欧盟委员会就对中国电动车出口至欧洲征收高关税的提案,已提交欧盟成员国表决。由于未能达到法定的“有效多数表决”(QMV)票数要求,即15个成员国和欧盟65%人口的标准,否决提案未能通过,从而使该征税建议在欧盟理事会获得通过。这一决议可能带来中欧经贸关系的潜在不稳定性,并可能影响中欧整体关系的发展进程。尽管此次成员国投票在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问题上具有重大意义并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这并非最终结果。
近日彭博社援引贸易专家的分析指出,在中欧进入“边打边谈”的阶段后,中国将如何以及何时采取反制措施,引发了广泛关注。据预计,对华加税投赞成票的欧盟国家将面临最高风险。
此前,中国商务部应国内业内申请,先后宣布对来自欧盟的乳制品、猪肉和白兰地等进口农产品进行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2023年,欧盟对中国出口的猪肉、乳制品和白兰地的总额约为100亿美元。彭博社的报道认为,这些被调查的产品将对欧洲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预测,支持对华加征关税的欧盟成员国家将面临最高的风险。此前,应国内相关行业的请求,中国商务部已经连续启动了对来自欧盟的乳制品、猪肉和白兰地等农业产品的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截至2023年,欧盟对中国出口的猪肉、乳制品及白兰地的总额估计约为十亿美元。报道指出,这些商品的选择将对欧洲各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这些产品的主要供应背景,如果中国对欧盟实施潜在的反制措施,这些措施很可能会重点针对那些支持加征关税的欧盟成员国家。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4日指出,中方对欧方的终裁草案坚决反对。同时,也注意到欧方表示愿意继续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中欧技术团队将于10月7日继续进行谈判。中方敦促欧方以切实行动体现其政治意愿,重回通过磋商解决贸易摩擦的正确轨道。中方也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据欧洲新闻台和彭博社4日援引消息人士的报道,支持该草案的国家包括法国、爱尔兰、意大利、立陶宛、保加利亚、丹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荷兰和波兰,共10国,这些国家的人口占欧盟总人口的45.99%。
中国商务部于10月8日发布公告,宣布自10月1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今年1月,应国内产业的申请,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至今年8月底,商务部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行为,且对国内相关产业构成实质损害威胁,并确认倾销与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最新公告,自2024年10月11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被调查产品时,应按照公告所确定的各公司保证金比率向中国海关缴纳相应的保证金。
自去年10月以来,欧盟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自6月以来,双方进行了密集磋商,以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上个月,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访问了多个欧洲国家,重点讨论了欧盟与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问题。尽管中方做出了一些让步,欧盟依然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这一决定的背景是,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此前,美国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欧盟随后也采取了类似措施。然而,在当前欧盟自身经济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坚持挑起关税战无疑将损害欧盟自身的利益。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中国是众多汽车制造巨头的关键市场,失去这一市场将对其发展造成显着影响。尽管欧洲市场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但中国具备开发新市场的能力。虽然开拓新市场需要一定时间,但从整体上看,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然而,欧盟的情况则较为不同。众所周知,中国在与欧洲的经济联系中占据关键地位,中欧贸易额占欧洲市场的比重极大,因此与中国发生冲突将直接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是欧盟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实际上,早在投票开始前,商务部长便已亲赴欧洲展开沟通和磋商工作。欧盟方面声称,即便最终裁决结果被通过,这也不会影响欧盟与中国继续进行谈判。此外,欧盟还指出,许多问题仍旧可以继续商谈,中欧继续合作的大门并未彻底关闭。中欧之间的合作规模庞大,双方均从中受益。然而,欧盟近期面临诸多困难,其对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有所忌惮,且对自身的前景感到力不从心。尽管欧盟也希望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发展,但目前信心不足,因而非常希望能够吸引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投资。
中国作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地以及第三大出口市场,其对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数据显示,2023年中欧贸易总额达到7830亿美元,平均每分钟接近150万美元。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必将对正常的中欧贸易造成影响,进而损害欧盟的经济利益,对各成员国均无益处。
除此之外,欧盟实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政策,不仅会直接影响两大经济体的贸易往来,还将波及中欧双边关系。在美国即将举行大选、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及美欧关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一些欧盟国家自然倾向于稳固与中国的关系,以应对未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