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张小凡喜欢谁这又是什么梗?

时间:2023-03-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海参崴现在是一个国人比较陌生而且伤感的名字,因为这个俄罗斯城市在100多年前属于清朝,”海参崴“是我们对它的命名,而现在中俄官方称它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的意思是“统治东方”。犹如从“汉城”变成“首尔”一样,国人不得不逐渐接受“海参崴”换成“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位于欧亚大陆的最东端的,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最重要港口,是严寒地区的天然不冻港,也是远东铁路的终点。独特的地理位置显示了海参崴无与伦比的战略重要性,这也是当初俄国为什么重视远东的原因。海参崴与中俄边境的直线公里犹如远隔千山万水,将东北地区的北部出海通道扼死在摇篮,使东北地区的出海口往南推到600公里外的丹东。

  海参崴作为俄罗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滨海城市,毗邻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让这里成为了重要的海陆交通节点,这里曾经是苏联梦想中的“东方旧金山”。如果我们曾经足够强大,“符拉迪沃斯托克”就会是我们最北方的三亚。

  海参崴是位于半岛南端的海角之城,整座城市围绕伸入半岛的金角湾建设而成,金角湾被周围山体环抱,成为了天然的避风港。无独有偶,在亚洲大陆另一端的着名滨海城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也同样有一个”金角湾”。海参崴的城市建设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与国内的很多滨海城市建设相似,海参崴是由海港和山地组成的。

  海参崴的最初城市建筑是沿着金角湾自由建设的,城市为港口服务,形成了重要的沿海湾城市建筑带,早期城市建设缺少统一规划而具有较多的随机性。随后的城市逐渐发展到了周边的山体之上,围绕多个山体形成了组团状的区域城市布局。由于大面积平坦地势的缺失,使得海参崴呈现了海滨和山地两大自然地貌城市的综合特征。

  海是海参崴的灵魂,这里的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让这里大多时期呈现了蓝天碧海,这里的天和海非常的蔚蓝,使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蓝色之城”。

  海参崴这个城市虽然位于远东,周边都是东亚国家,但是确实是一个欧洲化的城市。但由于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过远以及经济相对落后,使得这里在100多年时间并没有跟上俄罗斯西部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这里的建筑大体分为三个时期:近代时期、前苏联时期和当代时期。

  近代时期的建筑基本沿着金角湾地区形成,老城区的建设也延续了欧洲的街区尺度和俄罗斯的东欧建筑风格。这里最着名的老建筑就是远东铁路的终点站——海参崴火车站站房,由于海参崴的铁路是与港口息息相关的,是海陆交通转换的重要门户,使得火车站处于了港口旁的最核心位置。火车站的建筑展现了比较纯粹的东欧古建风貌,是远东地区的标志性俄国时期建筑。

  近代时期海参崴同样也建设了大量的东正教堂和纪念建筑,大大加强了这里的欧洲城市特征。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得俄罗斯的远东城市建筑以金黄色调为主,这点与笔者所在的城市哈尔滨非常类似,“蓝色之城”与“金色建筑”在这里融为一体。

  二战后的前苏联时期是海参崴的城市扩张期,上世纪的60-80年代城市蔓延到了周边的多个山体之上,基本呈现了现有的城市规模,这时期的建筑大多以行列式和组团式的住宅为主。同时期东欧建筑在前苏联影响下呈现了一批钢筋混凝土的前卫大胆潮流,但这种思潮并没有影响到远在东方的海参崴,因此,这一时期的海参崴建筑并没有呈现太大的历史价值。

  随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急剧衰退,地处远东地区的海参崴城市建设处于了停滞低潮期。新世纪开始,为了迎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的2012年APEC峰会,俄罗斯加大了海参崴的建设投入,特别是金角湾大桥和俄罗斯岛大桥的建成,给这个城市又带来了希望和新生。这两座桥梁都是举世闻名的跨海斜拉索桥梁,特别是金角湾大桥现在已经成了海参崴的城市名片,在鹫巢山眺望金角湾大桥已经成为了海参崴旅游的最重要打卡环节。

  海参崴的建筑在不同时期展现了不同的风貌,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新世纪的新建筑也以全新的当代建筑姿态展现。

  远东的发展历史、东亚的多国文化、独特的山海特色,使得这个城市充满了多元的魅力。这里有世界上最孤独的灯塔——托卡内夫灯塔,这是《七月与安生》的取景地;也有被渲染的如梦似幻般的玻璃海滩,这是俄罗斯人的天然浴场;当然还有最美丽的俄罗斯姑娘。

  虽然海参崴地处远东,但是这里大街上的俄罗斯年轻人却很多,纯正的斯拉夫血统加上时尚潮流,让这里的成为了青春之城。

  随着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我们的“海参崴”彻底变成了他们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已经不可能再像香港澳门那样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海参崴是东北亚的明珠,是人类共同的城市与建筑财富,当然也希望中俄进一步加强合作,让海参崴成为东北地区的贸易窗口,也能让这里成为黑吉两省最近的滨海花园。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