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英国商人因一本书发现中国“埋藏”深海的宝藏拍卖后获利2亿

时间:2024-02-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曾几何时,中国是外国人眼中最富有的国家,这里有数不清的财富和宝藏。于是,外国商人和冒险家纷纷来到这片神秘的东方土地,寻找宝物和宝藏。英国一个叫迈克·哈彻的商人靠盗取中国宝物而发迹,甚至闻名于世。

  迈克之所以会想到去中国盗取宝物,是因为一本书。该书是100多年前的一本航海日志,上面记载了清朝的一艘商船在南海沉没。书中记载,那艘商船名叫“泰星号”,是清朝少有的巨型三桅远洋中国帆船。它长55米,宽15米,载重量达1000多吨。1822年,“泰星号”从厦门港出发,目的地是荷兰殖民地爪哇岛的巴达维亚。船上有商人、学生、劳工等2000人左右,还有大量贵重的货物。包括名贵瓷器、生丝、器械等,瓷器内和瓷器之间还填满了各种各样的茶叶。

  船长游涛蔲是一名航海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为了避免被海盗抢劫,他临时决定改变路线日晚上,“泰星号”到了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之间的贝尔威的浅滩的海域时,不小心触礁。仅用了一个小时,船只沉入了海底。同行的另一艘小型帆船“万康号”的船长周景亮指挥船员救出了18名乘客,由于船已经超载,不能在坐人了,只好撤离。最终1800多人不幸遇难,其他人被来往的船只给救了。

  迈克想着既然“泰星号”载有大量宝物,中国又还没有打捞,自己去打捞岂不是会大赚一笔。于是,1999年5月,他让自己名下的“不平静M号”打捞船去探索“泰星号”的踪迹。很快,就在南海的贝尔威的暗礁附近发现了“泰星号”。接着,他从新加坡租了一条设备齐全、长达60多米的打捞船“Swissco Marie II号”,开打捞“泰星号”。一行人打捞出了很多遇难者的遗骨和银币、袖珍手表等宝物,最大的收获是打捞出了上百万件清代德化青白瓷和牙白瓷。

  这些瓷器有地产于十八世纪,有地产于十九世纪,最早的产于十五世纪。迈克很惊喜,觉得自己没有白费精力。为了方便运输和抬高价格,他竟然砸碎了60多万件较普通的瓷器,然后将剩下的35.6万件瓷器运到了德国拍卖。遇难者的遗体和船体的残骸,被他们丢得到处都是。2000年11月17日到25日,各国商人齐聚德国斯图加特中心火车站展览馆,只为了抢购麦克从中国盗来的瓷器。这次拍卖,被称为世界历史上最大、最成功的一次拍卖,麦克因此赚了2亿。

  对于麦克非道义行为,我国有关方面的专家曾向国际组织提出抗议,要求他遵守1982年制订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和文物的来源国中国共同协商这批文物的处理办法。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也没能阻止他破坏“泰星号”上的大量文物和继续在南海“捞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