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素质更高的小白伞 佳能EF 70-200mm F28L III镜头评测(3)

时间:2019-10-2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通过我们实际的拍摄测试,我们可以看到,这支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镜头的畸变控制能力相当不错,在70mm端并没有任何明显的畸变现象,而在200mm端也仅有轻微的枕形畸变,程度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从上图拍摄的样片来看,镜头在70mm端F2.8光圈全开时,镜头四周有出现失光现象,但并不算非常明显,在缩小2档光圈后,基本上可消除暗角;而在200mm端时,镜头的失光现象较70mm端更为明显,在收至F8光圈后无明显暗角。

  大家都知道,在逆光环境下使用小光圈拍摄非常容易出现眩光和鬼影,但这次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的表现则大大查过的我预期,基本上在F22这样的小光圈下几乎没有看到明显的眩光,仅仅在F32最小光圈下在边缘区域有微小的耀斑出现。有了ASC镀膜后的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提高了透射率,降低逆光对图像的影响,特别是对近乎垂直入射的光线, 可强效发挥防反射作用,大大改善逆光等强光而导致画面眩光问题及鬼影现象。ASC是佳能自主研发的镀膜技术,于2014年首次运用在EF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大白兔上,是佳能最新黑科技镀膜技术之一,这次把该镀膜技术运用到了大三元镜头中对画质的提升还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一些老用户来说,这次“小白伞”的IS防抖问题我相信不少人都很费解。其实这次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确实在纯数字上防抖等级由4级变为3.5级,但在这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并不是说镜头防抖能力比老款还要退步了,而且之前的4级是佳能自己的标准,而如今的3.5级是目前业内统一的CIPA测试标准,只是数字不同而已,防抖效果是完全没区别的,因为三代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所使用的防抖机构与二代完全一样。简单来说可以这样理解,防抖性能没有升级也没有退步,只是数字不一样(标准变更的缘故),在实际拍摄时的防抖能力第三代与第二代相同没有无变化,并没有降档,仅仅是测试标准不同。

  理论上,3.5档的防抖大家可以使用1/18s左右的快门速度进行稳定手持拍摄,但我使用1/15s这样的极限慢速快门拍也依然能手持拍摄出非常清晰锐利的照片,所以可见镜头的防抖能力并没有退步或说谁。而且配合镜头恒定的 F2.8大光圈,完全应足以应对暗光环境下的拍摄,可使用更低的ISO保证快门速度,拍出画质更纯净的夜景照片。

  作为佳能70-200mm焦段配备F2.8恒定最大光圈镜头的新一代产品,“小白伞”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镜头采用出色的光学设计,加入ASC镀膜有效的增强了在逆光及高反差场景下的画质表现,大幅减少眩光和鬼影的出现。同时萤石镜片、UD镜片等特殊镀膜技术及镜片,即便搭配超高像素的机型也能实现了画质的再一次突破,达到了佳能EF L级变焦镜头的新高度。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