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齐鲁制药的“易”与“不易”

时间:2023-10-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全国企业文化最佳实践企业”,2023年10月22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济南召开2023全国企业文化(齐鲁制药集团)现场会,“最佳”这一殊荣授予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是人,文化则如魂。齐鲁制药,在20世纪80年代从一家小厂起步时,就极具前瞻性地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企业的灵魂和符号,作为企业的情怀和精神信仰,作为企业的处事风格和行为习惯。

  “大医精诚、家国天下、有国有厂才有我们幸福的家”,齐鲁制药的“家国”文化体系在晨暮交替、四季更迭中不断发展、不断升维、不断积淀,展现出独具齐鲁特色的齐鲁企业文化——不论市场多么难,齐鲁制药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文化胸襟;不论时代如何变,齐鲁制药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文化自信;不论前路会怎样,齐鲁制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文化使命。

  每一个脚印、每一次抉择、每一个突破、每一次跨越,齐鲁制药在“易”中“不易”,在“不易”中“变易”,坚守品质定力、发挥文化张力、保持发展耐力,矢志不渝地“用科技表达我们的爱”。不 易四十余年如一,初心不变,情怀不变,“创新创业”激情不变

  “八十也用,十八也用”“有国有厂才有我们幸福的家”“建设百年齐鲁,跻身世界医药强者之林”……这些充满温度和力量的语录,均来自齐鲁制药集团董事长李伯涛。

  40多年前,作为一家兽用生物制品厂,当时的齐鲁制药长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1981年,时任齐鲁制药厂党委书记兼厂长的李伯涛正式接手后,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转型的决断力,在小厂的“生死关头”作出一次次目前看来最正确的抉择:从兽用药向人用药转型,“勒紧裤腰带”也要做研发,“挣了钱先去搞研发”,向科技要生产力。

  当时,他提出“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龙头,以人才为根本,以科技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36字企业方针,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齐鲁制药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1982年,成功研制出新产品氨苄青霉素钠,被批准为定点生产企业;1987年,成功开发出国家二类抗癌新药卡铂,填补国内空白,在全国迅速引发一场“卡铂热”;1993年,产值刚刚过亿,便斥资上千万元从意大利进口三台冻干机,实现生产设施的首次转型升级;1995年,与意大利头孢菌素生产企业合资建厂,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质量管理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并立志要成为头孢菌素的领导者。

  在随后的30年间,齐鲁制药实现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建有以山东为中心、北起内蒙古、南达海口的11个生产基地,覆盖生命健康、动物保健、植物保护三大板块,构建“从实验室到医院”“从农田到餐桌”“从养殖场到舌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研发结出累累硕果,重磅新药接连上市。

  今天的齐鲁制药,已成长为极具影响力的生物制药龙头企业,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五位——2022年,齐鲁制药实现销售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9%,出口9.2亿美元,同比增长21.2%。“科技齐鲁”升维态势更加明显,全年研发投入38.9亿元,同比增长17.2%,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4%,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40亿元。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方面,品种过评数量和首家数量行业领先,目前141个产品已通过一致性评价,54个为国内首家。在创新药物产品线余个创新药项目加速推进,目前累计实现19个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计上市包括1类新药伊鲁阿克在内的25个新产品,位列行业前列。

  四十余年如一,36字治企方针依然铿锵有力,齐鲁制药坚持“科技创新、实业报国”的为国为民初心未改、情怀不变,那份创业干事的激情依然澎湃,锚定发展自信、产业自强和企业自立,与祖国同频共振,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变 易时代在变,市场在变,齐鲁制药也在变,永远做“时代的企业”

  2023年7月12日上午,2000多盒启欣可(伊鲁阿克片)从齐鲁制药集团总部出发,快速发运至全国各大医院、药店。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医院,于到货第一时间开出首处方,新药快速触达患

  到反应器,药效从动物再到人,任何一个环节的衔接、任何一个数据的研究都容不得一丝的差池,真正能够顺利走到上市者可以说寥寥无几。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企业在成长,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更,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梦想追求的齐鲁制药,选择奔跑,一直奔跑,永远做“时代的企业”,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制药企业”——

  起初是在“跟跑”,用燕子衔泥的精神不断打磨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稳扎稳打、扎实推进,用一个个高质量好药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也敲开市场信赖的大门。2023年5月3日,是值得书写的一天,齐鲁制药吉非替尼片成功在美国市场上市销售,成为美国首家上市、唯一在售的吉非替尼片仿制药。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靶向特效药物,吉非替尼片原研药在国内上市后长期独家销售,齐鲁制药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历时六年研发出与原研品临床治疗等效的仿制药产品伊瑞可,推动药价从5000元每盒降到目前200多元每盒,使“天价药”真正成为百姓“救命药”。此次进入美国市场,更足以印证齐鲁实力。

  同样是今年,齐鲁制药一款“老产品”顺铂注射液,应美国FDA之邀紧急出口美国,以应对美国临床严重短缺之急。这款被称为“抗癌药中的青霉素”的药物,当时是以中文包装出口美国的,也是截至目前中国药品唯一一次以国内市售产品出口。事件引发了中国和西方诸多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彰显了中国药品的国际品质。

  后来努力“并跑”。齐鲁制药坚持解决重大疾病,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建立中美联动五大研发平台,早期介入各种靶点和项目的研究,推动由“以仿为主”向“仿创结合”“以创为主”的能级进阶。坚定国产优质好药实现进口替代,2016年国家启动一致性评价工作,齐鲁制药第一时间响应,凭借领先的研发技术能力,实现一致性评价过评数和首家数全行业领跑,为打破进口药品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展现民族医药企业的雄厚实力。

  希望将来可以实现“领跑”。新时代的齐鲁制药,以领先思维布局国际市场,紧跟国际创新药物发展趋势,在抗肿瘤、抗感染、肝病、自身免疫、代谢疾病等未被满足的重大疾病治疗领域,持续开发“全球新”“全球好”药物,推动医药创新从Metoo、Mebetter向Firstwave、Firstinclass转型,让创新药“从0到1”势如破竹,“从1到+∞”深做潜功,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国产优质好药。简 易

  “凡事多想想国家,多想想社会,多想想他人,积小善为大善,汇小爱成大爱,齐鲁制药的点滴行动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加温暖。”在谈及齐鲁制药的未来发展时,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曾这样表示。很质朴、很纯粹的一句话,多年积淀的“家国”文化体系时刻在浸润提醒着企业,“齐鲁制药是有根的”。

  “有国有厂才有我们幸福的家”。“国之所需我必行之”。2018年,国家推进实施药品集中采购,齐鲁制药第一时间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药品集采,兼顾降价与提质,确保市场供应充足、患者可及。目前涉及抗肿瘤、心脑血管、抗生素等共计72个产品中标,数量位列国内外药企首位。据不完全统计,齐鲁制药中标产品共计为国家节约医保资金超过200亿元。

  “国之有难我必赴难”。2019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齐鲁制药将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所需的空调排风机组发往武汉,驰援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利用全球物资采购渠道抢购抗疫物资支援各地,累计对外捐款捐物价值3000万元,其中并未包括药品捐赠;在稳定生产的同时稳定就业,员工和企业双向奔赴,“有个大单位真好”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企业和个人发展实践中彰显。

  正如李燕所说,“我们做企业绝不是仅仅为了做几个药挣点钱,我们要做中华民族的伟大企业,要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做点事情,实实在在带给中国老百姓实惠!”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齐鲁制药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贯彻实施与国际接轨的环保理念,主动参与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不断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近五年安全环保支出超过30亿元。

  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员工。齐鲁制药坚实推进赋能员工成长成才、同创共享,建成以人员能力为基础的双通道岗位职级晋升体系,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多年来,齐鲁制药在产业扶困、医疗资源下乡、救灾助学助农等方面做实事、下功夫。其中,建设阿荣旗高端绿色生态动植保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39亿多元,带动就业员工1700余人,有效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累计投入公益慈善捐赠资金超过4亿元。为进一步提升公益服务的专业性,齐鲁制药发起成立齐鲁制药公益慈善基金会,重点帮助困境儿童、乡村教师、乡村妇女激发潜能,让他们像百合花一样释放自己的能量,开出美丽的花。

  行文至此,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成长于时代、镌刻进血脉、驱动起未来的企业文化?你我的心中也就有了答案。

  今天的齐鲁制药是“薪火相传”的齐鲁,是“生生不息”的齐鲁,以“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制药企业”为愿景,以“大医精诚、家国天下、有国有厂才有我们幸福的家”为核心,坚定不移进行着“N+1次”的创业征程,坚持不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争做民族医药企业的先锋力量。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