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美妙千年夏布非遗流传人间——探秘纺织品“活化石”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3-10-0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红岩本色》栏目将推出特别节目《生生不息》,聚焦重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采访文化学者,讲解员,非遗传承人等,探寻其历史发展脉络,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重庆在传播传统文化,推动新文化繁荣上取得的成就。

  夏布,是中国最古老的布料之一。它的原料为苎麻,被称为“中国草”。因为中国古代有“冬裘夏苎”的说法,夏布的“夏”因此得名。夏布天然抗菌的优越性、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地域民族的风格特征,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由此,夏布便有了“天然纤维之王”的美称。在重庆荣昌,苎麻、夏布生产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经过打麻、剐麻、漂麻等12道工序,70多个工时的制作,土地孕育出的苎麻方能成为手中柔软的布料。优质的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

  党员黄秀英沿袭夏布制造技艺已经第七代了。出身“夏布世家”的她承担起了传承非遗的重任,将国外先进的脱胶、印染技术引进荣昌,并创新发明了夏布的纯天然植物染色工艺,实现了荣昌夏布从粗加工到深加工的跃升。时光如逝、岁月如梭。如今,荣昌的夏布运用在越来越多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上,迸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夏布织造的手艺人,在一丝丝细如头发的麻线里寻找灵感,理清它们交缠着的纹路,编织成各色各样的夏布。它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创新,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