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过去的姓氏学者都已经考证得清清楚楚,大家所公认不讳的结论,以《风俗通》一书的记载为代表。 书上是这样写的:“周文王支庶,以谥为氏。”所谓文王庶,就是许文叔。换言之,文氏家族不但拥有一位万世共钦的杰出得姓始祖,同时,追本溯源,他们还是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子孙,家世背景真是光彩极了。 出身高贵,表现更卓越,早在两三千年以前,周文王的这一支子孙,就为整个家族建立了崇高的家声。像春秋时代勾践复国的大功臣文种,便是最为显著的例子。 到了宋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集天地正气于一身的文天祥,不用说更是为世世代代的后人所熟悉。这位民族英雄一生顶天立地的伟大事迹。后世也根据文天祥的正气歌,而称文姓府第为正气第,根据《宋史》的记载,大致是这样的: 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理宗时,举进士第一,知赣州。德佑初,元兵入侵,天祥发郡中豪杰及溪硐山蛮,应诏勤王,拜右丞相。奉使入元军议和,被执,至镇江,夜遁,辗转至温州。益王立,召至福州,进左丞相,都督江西,为元兵所败,走循州。卫王立,封信国公,进屯潮阳。又为元将张弘范所败,被执,拘燕三年,终不屈,遂被杀。临刑作正气歌以见志,元世祖称为真男子。 宋代另一位文姓名人是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元丰初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文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据传舒城县春秋乡枫香树村)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为纪念文翁,在枫香树村附近原文冲小学现改名为文翁小学,原枫香树中学改名为文翁中学。 文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