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恋爱心理学为什么会上热搜?

时间:2023-03-0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同有科技创立于1998年11月,于2012年3月2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企业级专业存储厂商,主要从事数据存储、数据保护、容灾、闪存存储、固态存储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第三次战略转型后,围绕“自主可控、闪存、云计算”提升业务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作为少数在特殊行业拥有全部相关资质的专业存储厂商之一,同有科技凭借十余年的深厚积累,再加之其全资子公司鸿秦科技在军工固态存储领域优势,在关键细分领域和通用指挥装备领域都完成有较高级别产品及解决方案,基本覆盖特殊行业核心业务,具有领先优势。

  √存储市场竞争激烈,龙头企业如华为、浪潮等市场占比大,同有科技在规模上不占优势。但随着国家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力度加大,同有科技若能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有望在分布式、闪存存储风口焕发新活力。

  √同有科技近三年毛利率持续增长,但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2021年营收创三年最高3.9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负值,公司盈利稳定性需要进一步观测。

  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有科技”,300302.SZ)成立于1998年11月3日,于2010年11月23日由北京同有飞骥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制公司。2012年3月21日,同有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企业级专业存储厂商,主要从事数据存储、数据保护、容灾、闪存存储、固态存储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服务客户2万余家,覆盖党政、金融、电信、能源、交通、医疗、教育等多行业。

  自2018年提出“自主可控、闪存、云计算”三大战略方向后,同有科技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推进长沙存储研发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加强与业内知名创新企业如天津飞腾、天津麒麟及高校研究院所如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合作,推出全国产存储系统;通过资本投资整合产业资源,全资收购鸿秦科技(SSD硬盘)、相对控股忆恒创源(SSD固件算法)、重点投资泽石科技(SSD自研控制器芯片),实现从芯片、算法、硬盘到系统的自主可控全闪存全产业链布局。2019年,公司当选工信部信息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存储副组长单位并连任至今,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020年11月13日,同有科技入选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同有科技及其子公司鸿秦科技在特殊行业关键细分领域和通用指挥装备领域都完成有较高级别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基本覆盖特殊行业核心业务。近年来,同有科技成为第一批北京市民参军骨干企业,连续中标军工重点项目,与十大军工集团保持广泛合作,多项分布式、集中式产品入围特殊行业名录。2021年,继2016年基于X86的2.10亿元行业标杆订单后,同有科技再次在特殊行业斩获1.23亿元单一自主可控全闪存存储大单。2022年7月,公司披露再次中标特殊行业约1.02亿元分布式存储项目。

  根据公司年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同有科技已开发完成国内领先的数据备份、实时数据保护与恢复、远程镜像、安全数据传输等12项关键技术,拥有百余项存储领域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打造从集中式到分布式、从半加固到全加固的自主可控产品线,是国内少数拥有存储架构、存储核心算法的自主研发企业之一。

  截至2022年5月26日,同有科技现流通股份35262.34万股,流通受限股份13676.78万股,总股本48939.12万股。根据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主要股东为周泽湘(17.3%)、佟易虹(11.98%)、杨永松(9.23%)三位公司创始人,其余股份(61.49%)中单人持有不超2.80%。自2015年三大股东《一致行动协议》到期后未续签,公司现无实控人。近三年里,周泽湘持股股数基本不变,占比略有下降(2019年初:19.82%,2022年4月:17.30%),2022年第一季度报表显示其质押股份占所持股60%,此后陆续解除部分质押,截至2022年7月21日占其目前所持股份46.03%;佟易虹持股股数有一定下降,占比从2019年初16.04%降至2022年4月的11.98%;杨永松减持较多,占比从15.11%降至9.23%。

  2019年至2021年,同有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45亿元、3.32亿元、3.9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1亿元、0.37亿元、-0.12亿元。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当期研发投入增加,及银行贷款增加导致的利息费用增加。2020年,由鸿秦科技主责的闪存存储业务成为公司营收支柱,增长达预期目标,公司归母净利润有大幅增长,营业收入下降减缓。2021年,营业收入有大幅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再次下降为-0.12亿元,主要原因为本期大笔股权激励及投资损益支出,各产品营收仍保持增长。

  据公司年报,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40亿元,同比增长108.60%,归母净利润914.31万元,同比增长2775.95%,主要原因为交付某特殊行业客户重大项目并确认收入。

  2019年至2021年,同有科技毛利润呈持续增长趋势,分别为1.47亿元、1.57亿元、1.91亿元。毛利率保持缓慢增长态势,2021年毛利率与2020年毛利率基本持平,维持在47%至49%。

  2022年第一季度毛利润为0.57亿元,同比增长113.76%,主要原因同为特殊行业重大项目确认收入。

  自2019年完成收购鸿秦科技后,同有科技修改主营产品分类为数据存储、容灾和闪存存储(原分类为数据存储、容灾、数据保护),闪存存储因纳入子公司鸿秦科技营收后成为公司营收支柱。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中闪存存储占比由3.19%提升至44.43%,数据存储占比由57.88%降为25.37%,容灾占比由38.93%降为30.20%,数据存储和容灾营收均有下降。2020年间,公司数据存储和容灾业务营收继续减少,闪存存储营收增长26.58%。

  2021年,公司三大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均有增长,容灾增速最大为41.12%,闪存存储增速较小为4.76%,数据存储增长27.91%。全年营收中,闪存存储保持支柱地位,营收占比超过50%,容灾占比为29.24%,数据存储占比为19.98%。但本期营收增速的骤减使得其子公司鸿秦科技在继两年压线达标后,本期仅达成其业绩目标的94.04%。

  2019年至2021年间,作为公司营收支柱的闪存存储业务毛利率变化不大,维持在50%左右;容灾业务毛利率持续大幅增至2021年的54.40%;由于2021年数据存储业务成本增速高于营收,数据存储业务毛利率在连续两年的增长后于2021年下滑至35.45%。

  自2019年完成鸿秦科技收购后,同有科技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至1.44。子公司鸿秦科技主责的闪存存储业务订单收入多为应收账款形式,虽然客户多为国家军工企事业单位,但坏账风险仍然不低。近两年,同有科技加强了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应收账款数额持续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在本期开始提升至1.49,并应交易所要求披露应收账款客户名单(大多为特殊行业单位),坏账风险有所降低。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为3.51亿元,同比增长48.96%,主要原因为特殊行业重大项目已交付但未到付款期限。子公司鸿秦科技新签订单 5644万元,同比增长19.26%;项目交付进度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延后,确认营收2777万元,同比下降17.01%。

  立足从项目、销售驱动,向研发、产品驱动的战略转变,同有科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至2021年,公司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超过10%,2021年更是达到了17.98%。2021年,同有科技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均有一定增长,其中研发费用增长最多,一方面由于公司加大研发力度,另一方面公司技术人员占比继续加大至49.70%,其薪资支出导致研发费用也有所提高。2021年财务费用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偿还了部分债务,利息费用降低。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研发支出为0.13亿元,同比增长29.20%。

  随着数字经济被列入国家战略,政府对各民族数字科技企业加大补助力度。2019至2021年间,同有科技获政府补助持续增加,2021年增加到970.47万元,受到高度重视。

  截至2022年4月29日,同有科技所有者权益中股本与资本公积(除库存股)占所有者权益总和约78%,原始所有者权益占比较大,盈余公积、其他综合收益与未分配利润占比较小,且对应资产中包括收购鸿秦科技时产生的大额商誉(4.61亿元,截至2022年4月29日摊销、减值后现值约4.47亿元)。

  存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核心元器件、核心软件生产厂商,主要包括半导体制造业、存储介质制造业、数据传输设备制造业与核心软件开发业。

  中游为提供存储整机及解决方案的存储系统企业,服务于企业级/数据中心场景或消费级/智能物联场景。应用于消费级场景的存储器主要包括DRAM、NAND Flash、硬盘等,致力于企业级场景的厂商则采取“采购全部部件组装”或“采购通用部件+自主研发核心部件”两种方式提供服务。存储市场可按存储架构分为传统企业级存储TESS、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基础架构HCI,也可按存储介质分为全闪存存储AFA、混闪存存储HFA及全机械盘存储HDD。

  下游包括专业的系统集成商集成计算、存储与网络形成终端产品提供给终端用户,也有不出售硬件,仅通过集群或分布式系统提供云存储服务的新兴服务商。同有科技处于该产业链中游,为企业提供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

  同有科技主要为客户提供企业级存储系统和军工及工业级固态存储产品,产品覆盖闪存、自主可控、企业存储、分布式存储、存储网络五大方面。随着研发成果持续落地,公司产品毛利率不断提高。

  自主可控产品是同有科技研发和营收核心,在自主可控领域,同有科技已推出多项基于国产飞腾处理器、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内核及同有分布式存储软件的中高端存储系统,并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在闪存存储方面,公司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构建类型丰富的闪存产品线适应不同企业应用需求,推出一系列基于NVMe协议(SSD新存储规范标准,满足高速存储介质需求)的闪存产品。在分布式存储方面,公司开发的基于国产CPU架构的存储产品有大规模横向扩展能力,支持不同大小文件组合全场景覆盖。

  自2014年信创从党政领域开始试点,2020年进入“2(党政领域)+8(金融、电信等八大重点领域)”大规模推进阶段,中国信创产业渐进铺开。多年来,同有科技为多行业客户提供了大量针对性存储解决方案,提炼出十大包括两地三中心、混合云/私有云等主要解决方案。随着闪存、分布式存储的兴起,同有科技又提出非一般分布式存储、新型超融合架构、自主创新全闪存储三种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对更安全、高校、可靠存储产品要求。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国防和军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智能化,加快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据商务部投资促进局预测,2025年国防信息化开支预计可达2513亿元,占国防装备开支40%。

  同有科技多次中标特殊行业存储标杆大单,全面入围特殊行业相关名录,在特殊军工领域有较多经验及较大市场份额,其子公司鸿秦科技在该领域保有广泛、稳定客户群体及较好口碑,同时新客户也在持续增加。

  在海外疫情形势仍不稳定、国际局面逆全球化趋势、中美关系波动紧张等情况下,军工领域对于民族自有存储系统的依赖性、需求性皆会有所提高,加之军工领域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可能会成为同有科技未来一大竞争优势和营收增长点。

  随着2022年中国计算机行业策略从“大而不倒”转向“专精特新”,国家加大对同有科技在内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国内信创“2+8+N”的推进节奏中,同有科技业务覆盖广泛,且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二、三梯队行业,建立有大量稳定合作关系。

  据IDC发布的数据,2018年至2021年间,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预计将于2025年达77.60亿美元规模,增长动力主要在于分布式存储(主要为SDS及HCI)和闪存存储(包括AFA及HFA)。随着技术瓶颈突破,闪存存储成本降低,其高性能等优点迅速使其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而飞速增长的海量数据中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带来的挑战则推动了分布式存储的发展。据IDC预测,未来5年全闪存阵列的CAGR为20%,分布式存储为22%。

  同有科技一直紧随存储行业最新增长点,尤其关注分布式存储与闪存存储,两方面产品线均有突破发展。其自主可控分布式存储系统在民用、军用领域均已有一定口碑和应用案例。在闪存存储领域,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整合最新国产存储资源,闪存存储营收占比超过总营收过半。

  同有科技在南方的长沙存储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公司研发、生产规模有所扩大。公司年报表示,将在人员、供应链、服务体系、管理制度、预算控制等方面提升同有南方总部平台业务能力。公司未来产能、产品交付效率及能力有望在园区建成后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存储芯片供需紧张,生产成本有所提高。此外,公司部分存储产品仍然需要上游国外厂商入Intel、三星等供应核心器件CPU、内存、硬盘等,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情形下,公司产品生产可能会受到较大宏观环境影响,核心技术创新与业内国产品牌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根据存储介质分类,存储系统分为光存储、磁存储、半导体存储与混合存储领域,其中光存储领域国外主要有Panasonic、Sony、CMC等,国内有紫晶存储;磁存储领域主要为国外的Western Digital、Seagate等,半导体存储国外主要有Samsung、Intel等,国内有长江存储。根据存储架构分类,存储系统分为传统存储、分布式存储与超融合,知名厂商包括国外的戴尔、IBM、HBC,国内的华为、联想等在多领域皆有不凡的成果。据IDC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份额华为占比最高达33.4%,其次为新华三(11.4%)、浪潮(8.0%)、联想(5.9%)、戴尔(5.4%)等。同有科技在规模上处于劣势,在2022年5月公司发布的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2021年年报问询函回复的公告中最新报告其竞争企业包括华为、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宏杉科技、雷科防务、易华录等。

  当下存储市场,特别是闪存存储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而规模更大、口碑更响的存储头部企业更有扩大规模、增速创盈的竞争实力,要求同有科技需要在兼顾自身原战略的同时着意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抗经营风险能力。

  同时,同有科技子公司鸿秦科技作为其闪存业务发展主力军,营收及毛利率增速放缓,坏账风险仍然不低,商誉价值值得推敲,业绩能力及技术实力有待进一步考察与提高。

  为了进一步了解信创产业链、市场格局、发展进程和优秀案例,零壹智库持续推出针对信创的系列内容。借由此系列,我们将逐一盘点信创细分产业及服务领域,描绘信创行业的全景,提升行业及公司的市场认知度。目前,零壹智库正在梳理信创参与方名单并将形成研究报告,欢迎各企业与我们沟通交流,提交案例(点击阅读原文填写问卷)。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