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关司马光砸缸动画片又是什么梗?

时间:2023-01-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旅途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献身其中。杨静仁就是其中回族同胞的代表人物。那么他身上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1918年杨静仁出生于宁夏省兰州市,是个地地道道的回族小伙,虽然他的父亲从事宗教行业,但出生在战乱时代的杨静仁在成长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当地许多共产党员和驻扎兰州八路军的影响,在经过自己的判断后,杨静仁决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一名革命者。并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杨静仁充分利用自己回族的身份,在伊斯兰教会等多个场合积极号召回族同胞在当地进行革命斗争。为我党组织在当地的革命活动提供很多帮助。

  杨静仁的名声越来越大,甚至敌人也注意到他。为了杨静仁的安全,组织决定将杨静仁送往革命圣地延安,在陕北公学民族部深入又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闲暇时间杨静仁还十分认真的阅读毛主席的着作,这段时间他的政治思想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工作中更加尽心尽力的为人民服务。因为民族的特殊性,杨静仁在西北局统战部等多个民族相关的岗位从事工作。为民族的团结作出巨大的贡献。

  1949年3月,新中国成立前,杨静仁作为政协少数民族单位代表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并领导中央民委组织机构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杨静仁依旧从事着民族相关工作,那段时间的杨静仁为制定民族政策呕心沥血,走遍少数民族聚集区,详细地调查了各民族的民族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他的努力许多少数民族的同胞看在眼里,也充分理解了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视,为新中国的民族团结做出积极的贡献。

  1960年9,杨静仁在完成了西藏地区民族的详细调查后,由中央派遣前往宁夏工作,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把手”。身为回族儿女,杨静仁从百姓心中出发,在中央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宁夏当地的情况,调整各方面的发展政策。和群众紧密联系,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发展宁夏地区的经济,文化,宗教的发展。杨静仁还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民族政策,极大的拉近了回族同胞和党组织的距离,为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团结做出巨大贡献。

  虽然在十年动荡时期也遭受迫害,但是杨静仁坚信组织会恢复他清白的一天。终于在1975年,杨静仁恢复自由,担任自治区的政协主席,1978年担任中共统战部副部长。1980年,杨静仁被选举为国务院副总理,主要负责民族政法工作。在他任职期间,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他的主持下,不仅帮助各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也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各民族之间,从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宗教等多方面紧密联系,这段时期成为我国各民族地区发展得最稳定的时间之一,杨静仁功不可没。

  除了工作上的魅力,杨静仁在教育儿女上也是值得尊敬的,他从小就教育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成长,不要企图搞特殊,走后门。在他的教育下四个孩子虽然都是共产党员,但无一从政,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结语:2001年,这位为新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老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杨老的一生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民族团结事业奋斗的决心,哪怕到了生命的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祖国的民族事业的发展,而今,我国的各民族团结友爱,欣欣向荣正是杨老一生期盼的场景。我们更不能忘记杨老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向杨老致敬!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