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小编的朋友一定知道,今天专门开篇说气候的含义所谓赌国运,就是赌气候~~昨天晚上,新华社一篇通讯让小编一夜无眠!!!!
新华社说:寒冷干旱的西北,正在变暖变湿!!!!寒冷干旱的西北,正在变暖变湿!!!!寒冷干旱的西北,正在变暖变湿!!!!大家知道吗?今年莫高窟两度因雨暂时关闭,石窟周围的戈壁沙漠竟然长了草~~~这是盛世要来的强烈信号啊!!
小编可以铿锵有声的说一个事实:在历史上,汉唐,要比现在要热很多~~~下图,小编的铁粉应该收藏过,几乎所有的朝代更替,历史大势,都逃不过下面这副竺可桢大师所做的宏篇大作~~~
竺可桢老先生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是竺老花了50年穷尽毕生心血的研究成果,这不仅仅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气候变化的神秘面纱,还让我们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主宰者”!!!
历史上2个鼎盛时期,都是在基准线) 春秋、战国、秦和西汉,是近代最热的时候;(2) 隋唐,是中国的第三个温暖期,第一个是夏商;竺老举了很多鲜活的例子:说汉武帝刘彻时(前140-前87),司马迁作《史记》,在《货殖列传》中描写当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蜀汉江陵千树橘;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橘、漆、竹皆为亚热带植物,当时均超出现今分布限度的北界,证明气候要比现在热多了。公元前110年,黄河在瓠子决口,为了封堵,汉武帝斩伐河南淇园的竹子,编成容器以盛石头,来堵塞黄河决口(《史记•河渠书》),可见那时淇园一带竹子是很繁茂的。而隋唐更是清晰了:史载唐高宗650年、669年和678年,长安冬季都无冰无雪;唐玄宗李隆基时(712-756年),皇宫里栽有梅树,妃子江采苹因其所居种满梅花,所以称为梅妃;玄宗还在宫中种植柑橘,大诗人杜甫《病桔》诗,即提到李隆基种桔于蓬莱殿,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八)说,天宝十年(751)秋,宫内有几株柑树结实一百五十颗,果实味道“与江南所进无异”。唐代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也比现在长。开元十九年,扬州首次出现双季稻的记载,其粒与常稻无异。竺可桢据以上推测,当时最高年气温比魏晋南北朝高3度,比今天也要高出1℃左右。
而与此同时,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自五代十国之后以来,气候开始急转急下稳定的进入了“下降趋势”~~直到1900,才开始新的“上涨趋势”~~这个震荡横盘时期长达9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