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谭天发文称,当前,美元资产中有一个堪称“沉疴宿疾”的问题——美债。通过推行稳定币,美国也希望能够对美债的问题有所缓解。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债务规模已高达36.2万亿美元,并且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个质的变化: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2024年,美国在全球投资的初级账户净收入出现亏损。
稳定币作为一种加密货币,可以在“链上”完成“点对点”的交易,无需经过银行或第三方平台,能够提升交易效率,尤其在跨境支付等场景下有着需求的空间。与美元资产绑定后,又能够使得稳定币币值相对稳定。因此,按照美国的设想,随着稳定币市场的扩张,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7万亿美元,而稳定币发行商将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之一。
这传递出一个严峻的信号。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维系美元循环的平衡正在被打破。美国积极推动稳定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化解美债风险,其更大的目标还在于加深美元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如果稳定币不加限制地传播,美元的影响力将更加侵蚀他国的主权货币体系。意大利财政部长已发出警告,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可能“排挤”欧元。而对于那些本币系统脆弱、通胀高企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冲击将更为直接和猛烈。
当地时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3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制定了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监管规则。
25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稳定币进入了美国国家法律框架的视野,而华尔街的交易终端上,美债收益率曲线微微颤动。
今年3月,特朗普的加密货币项目“世界自由金融”(World Liberty Financial)公司推出了一种与美元挂钩的代币,名为USD1。
和金融市场上的其他加密货币不同,像USD1这类加密货币有法定货币和现实资产作为支撑。这就意味着,与比特币相比,它的币值波动更稳定,所以便被称为“稳定币”。
比特币的诞生背景与2008年金融危机密切相关。危机期间,部分公众对传统系统失去信心,担忧资产被冻结、机构破产,于是催生了“不依赖金融机构、去中心化”的加密支付体系。
但问题也随之显现:比特币等币种价格剧烈波动,几乎不具备日常支付的稳定性。久而久之,比特币更像是一种“数字黄金”——被视为投资标的,而非交易媒介。
2013年,随着“比特币是数字黄金”的概念被炒热,大量散户涌入市场,比特币价格从年初的13美元飙升至年末近1000美元。随之而来的还有多轮泡沫破裂和投机崩盘。
2014年初,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倒闭,比特币的交易价格一路狂跌。全球比特币投资者恐慌不已。相关数据显示,当天比特币价格暴跌15%,至464.66美元。
在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下,加密货币若要走向更广泛的实用场景,必须解决“币值不稳”的核心难题。于是,“稳定币”概念应运而生:通过将加密货币与现实世界中的法定货币(如美元)绑定,使其价值不像比特币一样,由于受到投机炒作的影响,而剧烈起伏。
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两种稳定币为泰达币(USDT)与美元币(USDC),二者合计市值约占总市值的九成。
此次参议院通过的《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意图为这一新兴资产类别搭建起初步的制度框架。
法案明确规定,每发行1美元的稳定币,背后必须有等值的“高流动性、安全资产”作为支撑,范围包括美元和短期国债等。
与此同时,法案还首次将稳定币纳入反洗钱和金融监管体系。比如,发行机构需在司法或监管部门要求下打击非法交易与洗钱行为。这意味着,稳定币将不再是一个游离在灰色地带的金融工具,而是要承担起合规义务。
而在发行资格方面,法案规定,无论是、信用社的子公司,还是部分符合条件的非银行机构,未来都有望获得稳定币发行许可。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正式落地,美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将稳定币纳入主流金融监管体系的国家。这不仅将改变加密货币行业的生态结构,也可能为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新的挑战。
不过,美国积极推动稳定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化解美债风险,其更大的目标还在于加深美元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
,点对点,去中心化,并不需要经过各国的央行体系。目前,全球九成以上的稳定币与美元挂钩,其使用早已跨越国界。这正是美国所乐见的。如果大家都在线上用稳定币交易,相当于虚拟世界的“美元”,也会进一步挤压现实世界中各国本币的空间。
吗?仔细审视这份法案背后的逻辑,以及稳定币市场的现实情况,恐怕会得出一个不那么乐观的结论。指望稳定币来托举美债,这盘棋从一开始,或许就面临着诸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