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网友是怎么说的!

时间:2023-10-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在电视剧《繁城之下》中,出现了“五侯府”这种古代黑社会机构。在剧中,经常有五个大男人泡在澡堂里议事,甚至请客吃饭时,也得泡在木桶里。只有大家都光着身子,才不会藏有武器。

  老白查了一下资料,虽然没有“五侯府”这个名字如此牛叉的存在,在明清之际还真有类似的五大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打行,顾名思义,用暴力获得金钱的一种地下组织。跟今天的帮派组织类似,早在14世纪以前就已经出现。

  到了16世纪,也就是大明万历年间,打行开始以城市为中心,直到清朝末年一直存在。他们一般选拳勇突出的人为头目,少则5-10名,多则100余名为一个集团,以歃血为盟等仪式而结盟,通过武术锻炼等活动培养同类意识,分割势力圈而活动。

  打行为了求财,为了自身的势力发展和利益,经常会受到乡绅、势豪的保护,更多的时候要跟胥吏、衙役勾结在一起。所以,打行的头目一般都是当地士绅子弟。

  所以,打行也分为三类。上等是包括绅士子弟在内的生员为主导,中等以具有相当财产的中等家庭子弟(行业身家之子弟)为主导,下等以无家可归的游手无赖构成。

  当地县官在审问嫌疑犯时,必需利用情报提供者,这就是电视剧《繁城之下》中“访行”的主要业务范围。

  吾郡,指的就是松江府,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吴淞江一带。访行出现后,以胥吏为主干,广泛活跃在官府的各种诉讼活动中。

  访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各种商业情报和官司情报,只要遇到有人打官司,访行中人立马像苍蝇看到了大便一样,立马“群起而蚕食之”。访行的人会尽量模仿官府做派和做事方法,将原告带到熟悉的酒楼讲述案情,一边喝酒一边套问双方的家产。

  等这帮人拿到第一手资料后,再到被告家中勒索钱财。“诈被告已转诈原告”这种行为便称之为“反踢脚”。

  访行多出身于绅士的家奴、豪奴,或地方官衙的胥吏、衙役。他们分割势力范围,分别在自己的势力圈内行动,这些访行明末出现时,不过是豪奴、衙役,即使是千百成群也要看绅士或地方官的脸色行事,而到了清初,绅士或地方官反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脚夫最早是徭役的一种,后来演变为码头装卸工人。后来指江南地区漕运逐渐发达,于是就有了专门搬运货物的集团。当大批无赖加入了这些集团,脚夫就开始无赖化了。70-80年代赶绿皮火车时,专门有人“强搬强运”,正是源于此处。

  在明末清初之际,江南运输业极为发达,脚夫们选出了自己的头目(脚头)。他们歃血结盟,定下势力圈,独霸势力圈内的运货业务,成为新兴无赖集团,这些人与牙行等商人相比,相对地有独立性。

  他们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承担搬运、婚丧或商业活动中的米谷等货物业务,利用独霸圈内的影响力,他们要求货主无理非法的运赁。

  因此,客商、士绅、牙行都深受其害,大家要求官府严惩这股势力。但脚夫们也用给地方官送礼,衙门中的胥吏因此获利。

  白拉是游走在客商和农民之间获利的一种无赖集团。官方认定的机构叫做“牙行”,白拉就是没有执照,没有店铺的牙人或掮客。

  他们一见到外地的客船到了本地,立马上去交涉,不允许其他人接触。这种独霸跟客商交涉权的组织名就是白拉。甚至连农民进城带的花布、柴米酱醋之类也要过一手,其实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强买强卖。

  讼师也是五侯府中的一员,他们跟“访行”的关系最为密切。讼师一个县有百名以上,到了清末讼师还有聚会议事的会馆。

  古代人大多不识字,讼师是讼状的代笔人和诉讼的代理人,这些人渐渐形成集团与无赖勾结,作了诉讼代书、手续代行、出证言,拘留被告人等。并要求诉讼者交付过重的费用,这给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明清时代的诉讼费用,少则数十两,多则数百两,相当于庶民一年的生活费用。这样的巨额费用只能按讼师的要求交付,如果诉讼人不请讼师要求的钱,那么,不仅得不到解决,而且事件越理越乱。

  正是这些讼师介入了民间事件,进行捏造,推无赖作事件的证人,而从中获利,甚至给地方官施加压力而左右裁判。

  如果我们稍微思索一下就会发现,这五大体系其实都是依附于衙役们才能存活的组织。在明朝,只有吃不上饭的无赖,才去当衙役。这就是《繁城之下》中,莫三更为什么会如此熟悉地下江湖的规矩,他的师父冷无疾居然可以给黑道立下规矩。

  这些灰色收入,也并不是“捕头”一人独享。大多数衙役的规费,都是书吏和衙役分享。只要派差,就能得到规费或贿赂。一般州县也认为,衙役办差向当事人收取的规费(衣食住行)都属于“正常收费”。有的衙役,凭陋规一年有成千乃至上万两银子的进项。

  白羽点评:一部优质的电视剧可以带我们领略到明朝末年底层群众的真实生活。从“五侯府”为代表的社会群体来看,他们基本都是市井流氓,地方黑恶势力的代名词。有意思的是,打行、访行、脚行,三大势力都仅限于江南地区,而且是商品经济最为繁盛的明清时期。他们之间保持着种种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完全区分开来,并构成了以访行为中心,打行“触景风生,为访行爪牙也”,讼师“为访行耳目心腹”的密切关联。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