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她镁起得具体内容!

时间:2023-04-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惩罚的真正目的同奖励一样,都是为了增加期望行为出现的次数,只是它与奖励的作用方向有所不同而已。只要管理者了解和掌握了惩罚的科学原则,就一定能用好这把管理利器,不断强化员工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当遭遇来自外界、自身的压力或不利因素时,人们会本能地反抗、抵制和逃避,这就是所谓的“自我保护心理”。从这个角度来探讨管理的惩罚措施,就要求管理者弄清楚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究竟害怕的是什么。

  一位大区经理新招聘了一位员工,这位员工在专业知识以及人际关系方面都表现得很突出,平时做事很勤快,执行力也很强。不过,有一个问题却令这位经理很头痛 :迟到。尽管每个月都会在考勤方面对这位员工予以罚款,可是这并没有改善他的迟到问题。这位大区经理思前想后,觉得这个年轻人在这个阶段的薪资水平不算低,可能罚款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而从平时沟通中得知,他目前比较关注的是在企业中的晋升问题,于是便找机会对这位员工说:“你的工作表现非常好,这对你的晋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公司对员工晋升的评估是全方位的,如考勤也是考核的一个方面,它关系到员工是否遵守企业制度的问题。希望你通过努力在未来能够获得晋升机会。”此后,这位员工几乎再没有迟到过。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员工心里真正害怕的不是罚款, 而是能否获得到晋升的机会。这位大区经理在准确地把握了员工的心理需求后,得到了他所期望的行为。表-1 为不同年龄段员工的需求特征及惩罚关键点。

  从心理层面上来分析,当一个人处在“希望得到”与“得不到的危险”之间时,其心理平衡就会被打破。此时,这个人会选择放弃或者争取重新回到平衡状态。惩罚的有效性就在于让其做出争取的选择。所以,透彻地洞察员工的心理是极其必要的。表-1 对不同年龄段员工的需求分析只可作为参考,在管理实践中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需要管理者注意的是,“对症下药”可能会让员工停止做某事,却不一定能激励他们像预期的那样主动、持续地改善错误行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通过惩罚唤起员工的羞耻心和责任心。我们来了解一下海尔是如何通过实施“6S 大脚印”来唤起员工的羞耻心的。

  海尔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独创了一套方法,即“6S 大脚印”方法。在海尔生产车间开班前和班后会的地方,有两个大脚印,被称为“6S 大脚印”(6S 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班前会时,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站在“6S 大脚印”前,向同事们介绍经验。如果有谁违反了 6S 中的任意一条,召开班后会时,就站到两个大脚印上,自我反省。同时,负责人会说明具体情况并进行教育批评。会议结束后,在得到负责人允许的情况下,自我反省的人方可离开大脚印。在海尔,“6S 大脚印”方法不仅是一种生产管理方法,还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因为“6S 大脚印”方法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位海尔员工的血液中。做到了 6S,就给别人树立了榜样,他们感到非常骄傲 ;做不到 6S,他们会感到羞耻,进而修正自己的行为。

  海尔这种基于羞耻文化心理的管理制度,有效地激励、规范了员工的行为。在唤起员工的羞耻心和责任心的同时,为了不引发员工的过激反应,管理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明确指出员工的错误,最好以事实为依据,使员工心服口服。这种在众人面前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管理者要特别注意说话的方式,要让犯错误的员工感觉到“对事不对人”。

  (2)在惩罚之前和惩罚之后应多向员工提及对他的期望,一方面通过管理者的失望来引发员工的内疚感,另一方面让员工感觉到自己仍然受重视。

  企业的惩罚制度就好比一座火炉,只要员工碰到它就要被烫伤手。但是火炉存在的目的并非为了烫手,而是使员工得以聚集取暖。

  卡尼曼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可以计算的情况下,人们对损失的估价要比所得到的价值高出两倍。简单而言, 员工对降薪100 元所带来的不快感要比加薪 100 元所带来的愉快感要强烈得多。这也就是说,要想对员工形成强烈的刺激,采用处罚的办法比奖励的办法会更有效。只有将常规的惩罚制度化,员工才能明确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企业允许的,管理者的惩罚决定也才能有据可依。

  惩罚制度就好比一座火炉,火炉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烫伤碰触它的人,而是为了供人们取暖。同时,炉火的掌控也必须恰到好处, 如果炉火过旺,就会殃及从它旁边走过的人,如果炉火过小,就会使有意趋近者变得肆无忌惮。

  惩罚制度不是管理者实施“暴政”的工具,而是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素质、保障企业良性发展的手段。从这个角度来看,惩罚制度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是共赢的。管理者除了自己要有正确的认知之外,还要消除员工对制度的误会,只有这样,惩罚制度的建设才能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负激励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运用不当,就有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惩罚文化,从而造成企业成员的不安全感,破坏组织的凝聚力。通常,惩罚制度的合理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注意把握惩罚的“度”。惩罚措施的制订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薪酬水平和心理需求,对于不同等级、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员工要区别使用惩罚措施。

  (3)注意物质惩罚与精神惩罚的有机结合。单纯的物质惩罚容易误导员工对惩罚真正目的的认识,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如果辅以适当的精神惩罚,更有利于使惩罚走入员工的内心。

  没有得到执行的制度不叫制度,只是一纸空文。制度流于形式的原因主要是 :制度没有得到其适用范围内人们的公认 ;制度的规则系统不完备以及规则没有得到切实的遵守 ;制度的组织系统不健全,组织成员素质不高等,如果经过长期的努力这些问题仍无法解决,就要考虑制度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或者就应对制度进行改进了。

  制度本身不可能尽善尽美,需要管理者在实践中对其持续加以改进。特别是惩罚制度,由于其牵涉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更加谨慎地斟酌每一条款,当制度条款不再适应新形势、新条件时,要及时予以修正。大多数管理者比较善于传达制度信息,往往会忽略对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执行情况的反馈。通过建立顺畅的沟通反馈渠道,以加强管理者对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是完善企业惩罚制度的主要方法。

  IBM 公司内部的人事沟通渠道主要有三种 :“员工—直属经理”的沟通方式、“员工—越级管理阶层”的沟通方式、其他渠道的沟通方式。“员工—直属经理”的沟通方式是最重要的渠道。“员工— 越级管理阶层”的沟通方式有四种形态 :一是“越级谈话”,即员工与越级管理者一对一的个别谈话 ;二是人事部安排,每次由 10 余位员工与总经理面谈 ;三是高层主管者的座谈 ;四是 IBM 公司最重视的“员工意见调查”,每年由人事部要求员工填写一份不署名的意见调查,各部门主管都会收到调查结果,而且他们必须每 3 个月向总经理汇报意见调查的改进执行情况。“其他沟通渠道”包括“公告栏”、“内部刊物”、“有话直说”和“申诉制度”等。

  IBM 所建立的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至于如何实施关于惩罚制度的沟通反馈计划,管理者可以参考以下一些建议。

  (1)每一次实施惩罚都是获取员工直接反馈的好机会。依据制度给予惩罚并不是工作的结束,你必须花点时间去观察员工的反应, 听取员工的解释或不满,还要注意员工被惩罚之后的工作表现。

  (2)与员工就惩罚所进行的“一对一”面谈,最好安排在作出决定后的某个时间。这样,可以给员工一定的时间冷却情绪和进行理性思考,如果面谈时带有负面情绪,会影响所获取反馈信息的准确度。

  (3)不妨在制度实施半年或一年后,召开一次沟通反馈会议来听取员工的意见。为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管理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4)注意沟通之后的及时反馈和再确认。在获取员工意见之后,无论可行与否都要给员工反馈,并表达公司的感谢和期望,如不可行还要向员工充分说明理由。

  惩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犯错误的员工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 使其不再重复那种错误行为,正所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惩罚是为了帮助员工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进而改正错误。如果管理者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有清醒的认识,就有可能导致企业问责制演变为一种处罚文化,造成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紧张。

  一家食品公司在不到 3 个月的时间里,有 60 多位员工因为严重违反规定而被解雇。为此,公司的惩罚措施越来越严格,但是这不但没有制止员工的错误行为,反而使员工出现了严重的对立情绪。有的员工竟然在食品包装上乱写乱画,使该公司的顾客投诉率直线上升,销售额也大幅下降。后来,该公司改变了对员工的惩罚策略, 不再像以前那样实行层层累进的惩罚措施,而是规定违规的员工将在翌日停职,停职日结束之前做出选择:或者解决问题,或者离职。

  此外,公司也很诚恳地向员工表达了希望员工能够留下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又会提醒员工 :“如果员工决定留下来后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将会被解雇。”在新的措施实施的一年中,公司解雇人员的人数下降到了 3 个人。

  (1)过度的惩罚尽管会让员工心存恐惧,但并不代表能够让员工改正错误行为。有时候,还会引起员工的集体反抗,甚至在背地里做一些有损企业利益或者声誉的事情。

  某公司人力资源部针对员工消极懈怠情绪严重、绩效不高的状况,决定采用新的惩罚措施来改善员工的绩效。公司决定 :放弃原来的警告、训斥、无薪停职等惩罚方式,转而采用倡导责任和尊重的处分手段,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个人承担责任。同时,公司管理层还取消了传统的最后处分措施—无薪解雇。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不仅此前因惩罚过于严厉而导致的紧张气氛得到了缓解,员工的积极性及绩效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案例中这家公司的改革之所以会取得显着的效果,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惩罚理念的转变。以往严惩的措施,将员工视为对惩罚手段只会作出本能的害怕反应的机械人,而采用处分的方式,则把员工看作成熟、负责、可以信任的成年人,这符合人性化管理的要求。因此,管理者在需要对员工进行严惩时,不妨改用处分的方式。处分实施步骤,如图-1 所示。

  通过与员工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努力就员工存在的绩效或行为问题达成共识。经沟通未能达成理想的效果,则采取进一步的处分措施。

  主管与员工就错误行为进行讨论,主要是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提醒员工有责任遵守组织规则,并争取让员工作出改善的承诺。

  若问题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就需要再次提醒,争取让员工承诺解决问题,并由主管对会谈的内容及达成的结果编写备忘录。备忘录一式两份,分别由主管和员工保管,以起到监督和提醒的作用。

  这是处分措施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员工自己作决定的方式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员工,即通知员工第二天将被停职。员工需要在停职日结束前作出决定,要么解决当前问题并履行改善承诺,如果员工再次犯错就会被解雇 ;要么就办理正式离职。

  宽容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在企业惩罚实践中,这种宽容主要体现为在处罚犯错误员工的同时,给予其将功补过的机会。毕竟,很少有员工会故意去犯错误,更多的时候都是因为能力不足、经验不够或者一时大意。如果因此对员工全盘否定, 必定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其他未犯错误的员工变得畏首畏尾。杰克· 韦尔奇的经历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管理者宽容的力量。

  有一次,杰克· 韦尔奇所负责的一个项目发生了工厂爆炸事故, 损失严重。当他向总部的一位执行官报告并解释了这件事情之后, 执行官只是对他说 :“我们应该庆幸爆炸没有发生在大规模生产的时候。”“现在,我最关注的是你能从这次爆炸中学到什么?你是否能够继续进行这个项目或者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最后,执行官还补充道 :“很幸运,没有任何人受伤。”后来,杰克 · 韦尔奇在其自传中写道 :“当人们犯错误的时候,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惩罚。相反,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和信心重建。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恢复自信。”

  惩罚是为了避免员工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宽容则是在理解和尊重员工的基础之上推动员工积极地解决问题。

  将企业中的“处罚单”改为“改进单”的做法,可以让员工正确地理解管理者的处罚意图,可以将惩罚这种反面教育引导到正面教育的轨道上,有效地发挥了惩罚的负激励功效。表-2 为改进通知单,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奖惩管理的55个关键细节》全面、系统地对奖惩管理的各个模块进行了科学的梳理,经过严格筛选,从标准设计、树立规则、正向激励、负向激励、强化合作、规则内化、奖惩沟通、奖惩平衡等8个方面选取了55个关键细节,对于每一个关键细节,不仅提出了标准和要求,还给出了具体的管理方法及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奖惩管理,实现奖惩管理的最优化。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