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豫骡看佬这是个什么梗?

时间:2023-04-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桃红柳绿的时节,说好的春风十里不如你,怎么一下就变成了春风狂飙千里还夹带私货呢?到底发生了什么?

  乘完地铁转战共享单车,车座上积了一层土,一张酒精湿巾抹几下根本就是在和泥。没办法,只能舍得裤子了。

  如果你胆敢在这漫天沙尘里端杯咖啡,我敢保证没几分钟,你的咖啡就能变成黑芝麻糊。让你彻彻底底明白,为啥南方吃青团,北京吃驴打滚。

  只能说,你们对沙尘暴一无所知。如果这时候下雨,那基本就是下泥。甭管汽车,还是衣服,马上给你做旧加包浆。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说,“今年三月以来,我国已经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比常年同期确实偏多。”

  原因是,今年三月以来,沙源地温高雨少,大部分地表基本无积雪覆盖,一旦有冷空气入侵,出现大风天气,易造成沙尘天气传输。

  专家表示,每当出现沙尘天气,大家会习惯性说“沙尘暴来了”,但实际上,沙尘天气按强度分为5种。强度最弱的叫浮尘天气,稍强的是扬沙,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才叫沙尘暴。

  北宋徽宗太学博士陈与义留下过“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沙尘一并来”的诗句,来吐槽自己遭遇沙尘暴突袭的倒霉运气。

  林语堂回忆20世纪的北平时说:“人们至少要每年一次做好准备,对付来自蒙古沙漠的大风沙,…届时天空阴暗,太阳看起来泛着黄色。尘土很像一朵厚厚的云,它钻进人们的耳朵和鼻孔里,弄的满嘴砂砾。”

  一旦三者同时具备,强风便会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沙尘过境之处,空气变得污浊,水平能见度也会明显下降。而不稳定的大气环流让沙尘得以被强风携带到更远的地方。

  70年代,我国就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方面实施天然林保护,一方面退耕还林还草。力图减少沙尘天气的发生。

  60年代时,由于开发不合理,植被受到严重破坏。1966年,北京的沙尘暴天气创造了20天的纪录。

  更要命的是,那时候离北京最近的沙源,不是蒙古,不是新疆,而是河北承德的塞罕坝,离北京仅仅180公里。

  想必那场沙尘暴应该更正宗,相比现在的细腻尘土,60年代是实打实的沙子。大风加沙子吹在脸上生疼,刮进嘴里估计还能嚼出颗粒感。

  三北防护林工程作用已经显现,如今的承德塞罕坝,环境比曾经已经改善很多。沙尘经过越来越密,越来越厚的防护林,被显着减弱、过滤,让近50年来北京每年的沙尘暴天数,逐渐减少。

  根据北京观象台沙尘资料统计分析, 60-80年代及以前,北京春季的沙尘日数在10-20天以上,到了2010年以后,平均沙尘日数已经降低为3天左右。

  这个位于陕西和内蒙古的交界处,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大沙漠,有将近80%的沙地得到了治理,就连黄河的年输沙量也减少了四亿吨!

  直接影响我国主要沙源地,不仅有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我们正在治理),另一个更重要的沙源地是蒙古国的戈壁沙漠。

  戈壁沙漠又叫大戈壁。面积有13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北面的沙漠。位于蒙古国南部的东戈壁省、中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尔泰省等省,以及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西部二连浩特一带。

  中国显然无法直接把三北防护林扩展到他国境内,只能依赖于国际合作,而戈壁沙漠自古环境恶劣,想要改造恐怕成本巨大。

  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很多国家,甚至全世界的事情。但不同国家,发展不同,国情不同,并不一定都具备能力和耐心来完成这样一个困难的任务。

  如果需要出门,就一定要戴好口罩!口罩!口罩!最好是N95的口罩!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等不被灰尘侵扰。

  好消息就是,沙尘天气,不会每个季节都有,一般是3月开始,4月高峰,5月份等到天气大暖,也就结束了。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