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 岳王庙是历代纪念的场所。岳王庙始建于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保存到现在。
对一代爱国英雄的追思之地。严格地说,这里不应算是一个景点,因为到这里更为了表达一种怀念和敬仰。
1961年国务院公布岳飞墓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和1995年岳飞墓先后被杭州市和浙江省授予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近又被国家教委等六个部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整个基地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占地达1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主要由墓区和庙区二部分组成。
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
21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 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1204年(嘉泰四年) 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建筑于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 但在“文革”期间,杭州岳王庙和岳飞墓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墓阙被推倒,墓地被夷为平地,放眼望去,到处是被砸破的断碑残碣,景况一片凄凉。“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
在国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央拨专款修复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时一年花费人力5.6万工,耗资40万。 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
殿内塑有岳飞彩像,其上有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巨匾。大殿右首是岳飞墓,系块石围砌, 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
石虎和石羊;墓道阶下有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跪像。墓道前方照壁上,
游人进岳庙参观,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正中悬挂“岳王庙”三字竖匾,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
正殿忠烈祠重檐中间悬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是的手笔。大殿正中是彩色4.5米的岳飞塑像,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岳飞生前是无资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
殿两面壁上是明代莆田人洪珠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所书,正殿后面两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岳飞保卫国家的英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