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援藏医生王甘露:跨越三千里一生援藏情

时间:2024-05-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察隅,位于西藏林芝东南边境,这里地广人稀,医疗资源分散且匮乏,曾经因为道路险峻、交通不便阻碍着当地居民的看病求医之路。现如今,一座崭新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已经坐落在察隅县城桑曲河畔,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座医院的医疗条件已与深圳市二甲医院无异。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为察隅县的医疗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任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的王甘露,就是其中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在正式援藏前,一次偶然去察隅义诊的经历,让王甘露下定决心一定要来察隅援藏,他说:“那里的医疗环境确实太差了,我想要为察隅带来一些改变。”

  2018年4月,王甘露跟随深圳医疗队伍在察隅县进行义诊,这是他第一次进藏,他主动要求安排一到两台手术,想要为藏族同胞做点实事。那是一场让王甘露终生难忘的手术,病人患胆囊炎、胆囊结石,临床经验丰富的他在分析完病人的情况后其实对手术是相当有信心的。但当他走进手术室时,眼前破旧的设施、简陋的器械让他震惊住了,“手术室的环境甚至比内地七八十年代的乡镇卫生院环境还要差。”他说,“在手术的进程中还停了三四次电,只能打着手电筒硬着头皮做下去。”最终,王甘露在心惊胆战中完成了这台手术。

  第二天王甘露赶到病房查看术后情况,病人虽然刚刚清醒过来不久,但依旧坚持撑着铁床扶起身体,“她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流着眼泪,我们虽然语言不通,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她那充满了期待和感激的眼神,那一瞬间我这趟行程中的劳累奔波全然消失,那种内心的感动无法用任何言语表达。”王甘露回忆道,在向记者描述的过程中他多次哽咽。

  正是这台手术,给王甘露带来极大的震撼,他暗下决心,“有机会我一定要再回到这里”,他想要为这里的百姓和这里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许真的是命运的安排,回到深圳后不久,察隅县人民医院向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申请派驻一名既要懂管理,又要有临床知识的专家过去。听闻消息后王甘露第一个主动请缨申请去援藏。2018年9月,他作为深圳派驻西藏察隅县的医疗专家,正式踏上了三年援藏之路。

  因为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较差,察隅县医院被当地人戏称为“转院医院”。来到察隅后,王甘露决定先从察隅县人民医院的全面改革做起。他大胆改革创新,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标准操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两年多来,医院在“两降一升”方面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逐渐下降到全国平均水平;危急重症抢救共计400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0%。“现在察隅县人民医院的医疗设施,可以说基本上与深圳市二甲医院无异。”王甘露自豪地告诉记者,县人民医院也因此从“转院医院”转变为“家门口的好医院”,成为自治区县级医院的标杆。

  在看到察隅县人民医院改革提升获得初步效果后,他将工作重心转下沉到6个乡镇的卫生院和192个村医务室,他经常和同事一起骑着摩托车深入乡村进行健康宣教、巡回诊疗。

  从县里到乡里,从地方到前线,他走过无数次危险的路段,经历过道路塌方、泥石流、雪崩、落石,蹚过冰冷刺骨的雪水,吃过一辈子最难下咽的饭菜,他从没有产生过退缩,“是藏族同胞的真诚、善良感染了我,激励了我,鞭策了我,我也就义无反顾!”

  从输血到造血,从物质扶贫到意识扶贫,王甘露明白自己早晚会回到深圳,如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他通过师带徒、全科医生培训、村医培训、健康宣教员培训等方式,为当地培养一大批医疗卫生人才,改善了察隅县医疗人力资源匮乏的短板。直到现在,一些察隅县的医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还会在微信上随时随地请教他。王甘露还积极推动搭建县域内智慧医疗与健康平台,借助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的医疗优势,通过互联网医疗就诊模式和远程会诊模式,逐步转变百姓传统就医模式与观念,实现偏远山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彻底摆脱该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状。

  谈到援藏期间的遗憾,王甘露说其实自己还想再多待几年,虽然察隅县人民医院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的医疗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回深工作以来,王甘露始终心系察隅县基层医疗工作,通过与察隅县人民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搭建的三级远程医疗平台、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参与指导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的日常医疗工作、村医的培训工作,他始终与当地老百姓保持电话、微信沟通,分析病情,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多次到机场将需要住院的藏族同胞接到深圳医院住院治疗,有些手术也亲自主刀。

  为了能够继续提升当地村医的医疗水平,王甘露还将援藏期间给村医讲课的PPT模板作为素材提供出来,参与编写《高原全科医学》一书出版,供高原地区的基层医务人员学习。采访结束前,王甘露告诉我们,他也是到了西藏才知道,“甘露”的藏语是བདུད་རྩི།,意思是“治病的神药”。也许他与西藏和西藏人民的缘分早已注定。

  采访刚刚结束,王甘露的手机响起,对方是与王甘露长期联系的藏族同胞。“如果方便的话,你可以直接过来深圳这边接受治疗。”王甘露在电话里对对方说。即使是援藏已经结束多年,他仍然保持着与察隅县群众的联系。

  跨越三千里的援藏情谊,让西藏林芝市察隅县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那里的人民也成为了他最牵挂的人。(中国西藏网 记者/吕静 易文文 姚浩然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着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中等身材,浓眉大眼,脸上挂着朴实的微笑,言谈举止谦和稳重,这是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杨名桂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详细]

  进入新时代,雪域高原的教育发展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需求同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越来越重视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详细]

  近日,西藏聂拉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邀请上海市第九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以下简称:医疗队)深入西藏樟木口岸开展义诊活动,并举行结对共建签约仪式。[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