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短的后对焦距离是佳能EOS R的特点,当然,这也是所有无反光镜相机的特点
曾经在佳能EOS R的谍报中,有一项是关于法兰距标称为20mm,但在佳能正式发布EOS R时并未提及这一信息。在会后的专访中,有媒体提问关于法兰距的细节信息,佳能ICB影像信息事业部部长 溝口芳之 表示不但20mm的数据不正确,更没有固定的法兰距数据。What!怎么会没有?原来在佳能的设计中,不同镜头的后镜组位置可能并不固定,因此没有固定的“法兰距”。这下明白了吗?佳能RF卡口镜头的后镜位置是会移动的。不过,这并不算什么黑科技,不同镜头的后镜位置由于设计需要,很可能都存在差异。
佳能此次将全画幅微单相机命名为“专微”,首款产品的型号又是EOS R,R又是取Reimagine之意。不知有心的读者是不是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这款相机的名字中,只有字母没有数字。这类命名规则不但在佳能的相机产品中不常见,在其他品牌的相机中仅以一个英文字母命名的产品也是极少的。为此,我特意查询了近些年佳能产品列表,发现有两款产品确实也采取了类似的命名规则,一款是PowerShot N,造型奇特的口袋DC,上市时间不久便难寻其踪了。另一款就是EOS M,佳能的首款微单相机,当时的叫法是微型可换镜数码相机。现在,我们也能看到佳能微单家族逐渐完善起来的不同定位的产品矩阵,只是后续的产品名称都是字母加数字的组合了。不论是PowerShot N还是EOS M,都是在某一方面独树一帜的产品,或者说是这个崭新系列的开山之作。因此,EOS R也同理可证,在后续的产品上应该会出现字母加数字的命名。
一款消费品,不论目标人群是谁,也不论科技含量的高低,终归都逃不掉定价这件大事。可以说,因定价的不同,甚至可能会导致截然相反的产品评价都不稀奇。佳能EOS R机身官方指导售价14999元人民币,当时听到价格,有人瞪大了眼睛,有人笑出了声。
有关产品性能的对比,我就不一一说明了,简单一看便知,但从价格上还是能看出三品牌的市场策略。索尼在全幅微单领域耕耘最早,也是一早就定下了A7、A7R、A7S不同用途方向的产品定位,时至今日索尼仍然是高性价比的A7M3与高品质追求的A7RM3同步推广,价格高低错落。尼康似乎心领神会,将Z7与Z6也如法炮制,只是两款产品的单机报价至今未公布,Z7配24-70 f/4S的套机价突破3万,最后发布的佳能EOS R定价与索尼A7M3相仿在15000元以下。当然,以上价格还只是官方指导价,具体的市场价经过不同地区经销商的努力,还会有更喜人的面貌。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通常市场价相对发布时的厂商指导价降低1/4-1/3也是大有人在。因此,佳能这款全画幅的专微,卖1万多点是不是还是可以笑一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