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时间:2023-05-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要辩证认识和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实现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推动形成新的量变,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催生新的质变。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新时代,我们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经济发展在质和量上均取得历史性成就。过去十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显着,过去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我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践表明,辩证认识和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质的有效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更加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单纯数量扩张没有出路,只有以质取胜、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支撑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利于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利于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消费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量的合理增长是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坚持稳中求进,保持量的合理增长,有助于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保障经济循环畅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质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础。推动经济实现更有效率、更高水平的量的增长,也有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发展至更高水平,不断做大做强中国经济。

  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关键在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努力走以质取胜发展之路,形成全国上下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和强大合力,就能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陈建奇)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