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咏春之于香港香港之于咏春|记者手记

时间:2024-01-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叶问、李小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和武术明星,一度风靡全港、全国、乃至全世界。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首演。这部2023年火爆全国的“现象级”艺术作品,以“叶问”以及电影拍摄为题材,吸引大批香港市民入场观看。

  作为一个在深圳工作、曾在香港学习生活过的人,我也在现场看了《咏春》的香港首演,坐在剧场第五排,与舞台的距离仿佛触手可及,与香港市民一同进入《咏春》的世界,亲身感受它在香港掀起的热潮与情感共鸣。

  亚洲首屈一指的表演艺术高等学府——香港演艺学院内,咏春巷、时光隧道、海报......目之所及皆是《咏春》相关元素。

  在首演开始前,香港已是一阵咏春味。再到首演正式开始,灯光暗下的剧场内,望眼皆是全神贯注的观众,大家的情绪被剧情的递进、舞蹈演员的表演而牵动。

  在叶问一轮一轮“打通关”时,全场观众为之鼓掌;在女主角永成与叶问分离时,全场观众为之动容;在叶问传承咏春拳,众人在咏春祖训下整齐划一打拳时,全场观众为之热血;在演员们多次返场谢幕时,全场观众为之沸腾……

  这部长达2小时的舞剧,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全赖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和故事情节,就能深深打动观众。这或许就是《咏春》的魅力,让内地民众化身“自来水”,追着《咏春》看巡演,让香港民众原地“入坑”,在剧场内燃起武术魂。

  在香港上学和就业的张雯婕,此前已在内地看了多场《咏春》巡演,此次终于盼到《咏春》回到自己的城市。“之前看的时候就觉得里面的很多段落很‘港’,一直想象《咏春》在香港演出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今天返场大家都很激动,有很大的欢呼声,氛围特别好,我附近的观众高呼‘bravo’(好极了)。”

  “当中有很多香港的故事元素,我们小时候也很喜欢看武侠片,身边也有很多巨星是武打明星。武术对香港人而言,是很重要和很受关注的东西。”香港演员叶童看完首演后说。

  影视作品作为媒介,让武术和这些英雄见诸于观众。这对于长期浸泡在发达电影文化之中的香港观众来说,又增添了几分熟悉和亲切。

  《咏春》的编排采用“戏中戏”的方式,向观众直观呈现剧组拍摄电影《咏春》的片场场景,而电影镜头则直指叶问奔赴香港的年代。

  总导演周莉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电影感贯穿了《咏春》的始终,很多场景的呈现也能找出经典电影的影子。

  以《咏春》中最精彩的“打通关”为例,有的打斗段落被安排在屏风后的太师椅上,打斗的动作在屏风上显出剪影,有的段落灵感来源于武侠电影里的巷战,还有的来源于竹林缠斗……

  导演在舞剧中埋下的“小包袱”、小人物和群舞设计,也尽显港味。“七十二家房客”的场景中,群舞演员们用生动的舞蹈语汇,还原南粤地区的生活场面,当中不乏烟火气十足的温馨呈现,也有鸡飞狗跳的琐碎真实。

  除了设定外,《咏春》所传达的精神与情感,更是与香港一脉相承。“戏内”叶问赴香港打拼,弘扬咏春武学之道;“戏外”深圳《咏春》剧组拍摄叶问的故事,诠释平凡人的追光之路。

  深圳的奋斗精神,与香港的狮子山精神,在“咏春”中交汇,将《咏春》与香港、深圳与香港紧密相连。

  香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此次迎来《咏春》这部满满中华文化元素的舞剧,当中更是包含咏春拳与香云纱两项非遗。其中,“叶问咏春”更是被列入了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关于叶问和咏春拳的电影,都是香港人甚至国际观众非常喜欢的题材。《一代宗师》里的一句精彩对白,‘世间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次深圳的舞剧《咏春》来到香港,也是深港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重逢。”香港知名艺人、舞剧《咏春》新年香港首演主题活动司仪陈贝儿认为。

  “咏春拳已经推广到全世界,而《咏春》通过武术和舞蹈的融合,以更强的观赏性呈现,我相信一定吸引很多观众,而这当中始终有文化传承。”叶问徒弟萧煜民表示。

  曾特地到深圳看《咏春》的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认为,《咏春》很好地演绎了深圳和香港多年来血浓于水、交流、交往的故事。“《咏春》来到香港演出有着特别的意义,希望有更多香港观众来看。“

  “此次深圳的团队将《咏春》带来香港表演,也希望香港的团队可以将香港的武术和舞蹈结合的剧目和精品带给内地的观众。”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刘震说。

  “这很好地反映了深圳和香港的紧密连接。《咏春》将深圳的表演带到香港一样是很受欢迎,这更加证明深港是相连在一起的。大家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很接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项目,可以让深港共同努力,一起去努力为观众带来高水平的作品。”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表示。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