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了吸引客户,纷纷下调旗下产品销售费率和管理费率,包括了交银理财、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两周,发布费率调整公告的银行理财产品已超过30只,有些理财产品的管理费率甚至降到了0。
根据记者梳理发现,此次费用涉及范围很广,不仅有销售服务费、投资管理费,有的产品还下调了产品固定管理费、产品申赎费。
例如,宁波银行子公司宁银理财近期发布的《关于宁银理财宁欣天天鎏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1 号部分份额费率优惠的公告》,宁欣天天鎏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1号-C份额的固定管理费从此前的0.4%降至0,优惠起始日期为6月28日,截止日期为7月31日。
其他的一些产品费率也有一定幅度的下调,如兴业银行旗下兴银理财的稳添利短债3号B产品将销售服务从0.30%降至0.28%,兴银稳添利陆盈1号A产品将投资管理费从0.30%降至0.25%,下调期间为7月1日到7月31日。
此外,招商银行旗下招银理财也在近期表示,拟对招银理财招睿增利90号封闭式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产品给予阶段性费率优惠,其产品销售服务费从0.15%降至0.05%,优惠日期从7月11日开始。
“这些调整应该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7月7日,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当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投资者让利。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费率下调意味着购买理财产品投资成本的相对下降和投资风险的部分降低。”
至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下调产品费率的原因,柏文喜解释,主要还是传统的银行业务目前出现了增长困难而使得银行普遍开始重视理财等表外业务,从而加剧了银行理财市场的竞争所致。
此外,柏文喜还认为股市今年以来长时间不景气导致收益预期的下滑同样也造成了理财费率下降的压力。
根据中国理财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
产品数量及收益方面,去年银行理财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
投资者数量方面,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的大幅降低,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个,较年初增长18.96%。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为什么降低费率是一个合适的策略呢?柏文喜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呈下降态势,如果此时还维持原有的费率水平显然不利于新产品的募集和原有理财规模的维持,而各家银行间在理财费率方面的竞争则成为推动降低费率的直接因素。
“也就是说,降低费率及时顺应行业发展态势的需要,也是行业竞争之下的必然选择,自然也就成了当即条件下的一个合适策略。”柏文喜向记者解释道。
关于这轮费率下调对整个市场的影响,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这轮费率下调对整个市场而无疑是有利于行业规模的扩大,和推动行业在竞争中走向规范与成熟,同样也由于比价效应的存在,其他银行跟进并降低费率必然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而至于此事对银行的影响,柏文喜预计这些调整对银行理财市场的竞争格局而言,将推动头部银行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及理财市场向头部银行的加快集中。
“这轮费率下调将不会只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会成为一个长期趋势。”根据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预计,在未来几个月或一年内,会有更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跟随下调费率的步伐。
据柏文喜对理财产品费率的未来发展分析,在金融监管政策的背景下,理财产品费率将在本次下降之后仍呈缓慢下降,并逐步走向稳定和分层的趋势,一些收益和声誉较好的的头部机构将有可能维持相对较高的费率,而一些中小理财机构则会以较低的费率吸引理财投资者。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宁波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招商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兴业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