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戴德梁行7月4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二季度,上海大宗交易达27宗、合计成交规模241.6亿元,较一季度117亿元的成交规模翻了一倍,同比亦上涨73%。
“去年11月是近几年来市场最差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上海大宗交易市场需求正在逐步释放。不过也要注意到,这样的规模与过去五年相比,还处在中等水平。” 戴德梁行华东区资本市场部执行董事卢强表示。
买家方面,自用型买家以41%的比例成为今年上半年市场的主力军,较2022年度上涨了6个百分点,其中以能源、国企、消费类企业为主,此三类企业占到自用型买家成交金额约一半的比例。
物业类型方面,从上半年成交情况来看,办公楼及研发办公项目成交金额约219.6亿元,占比约61.2%,居首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长租公寓类物业受到投资机构追捧,成交金额约74.1亿元,在市场中成交占比约20.7%,居市场第二,首次超过商业类型物业。
卢强表示,一方面,受甲级写字楼供应增加,办公类资产租赁情况承压等综合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度空置率或有所上升。在此背景下,办公楼资产估值受到不小的影响,项目价格有所回落。另一方面,上海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市场,市场上存在足够多的购买力。异地政府平台、国企在上海配置大宗物业资产成为一股潮流。
“综合供需双方情况,只要价格到位,没有卖不出去的项目。价格出现调整,其实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招商、运营成本,长远看对于激活实体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卢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戴德梁行中国区项目及企业服务部总裁魏超英表示,当下市场投资信心仍需进一步提振。上海作为全国核心城市,政府已主动出击连续重磅推出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海内外招商引资,市场上也提供了更多元化及灵活的办公空间,这些积极信号未来将逐步得到释放,并对市场产生正面影响。
就下半年走势,卢强认为,近期市场在售物业项目增加,资本化率出现上升趋势,预计买卖双方心理价差将进一步缩小,更多交易或将在下半年度发生。
“今年以来长租公寓大宗交易相当活跃,预计下半年此类物业仍将是机构类投资者最关注的资产类别之一。”卢强补充道。
近期,韩国包括首尔在内的首都圈地区房价有所抬头,但韩国政府智库部门依然预测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低迷将延续。
前三甲保利发展、万科、中海分别实现累计销售额2366亿元、2018亿元、1784.8亿元,上半年2000亿元阵营仅2家,比2022年减少1家。
7月3日,戴德梁行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写字楼的整体空置率为24.5%,供应量为45.7万平方米,净吸纳量为22.9万平方米。
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千亿以上房企仅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百亿房企78家,较去年同期减少7家。
根据克而瑞数据,今年前6个月,杭州全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达到735万方,较去年同期增加45%;成交金额超过2403亿元,同比提高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