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一”建军节这天,浙江省衢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郑国平将一份慰问金送到了一位穿着一身黑衣、神色悲恸的中年妇女手中。
这位看上去身体孱弱的妇女叫吴艳红。27天前,她勇敢地代替因意外去世的丈夫钱芳炎作出决定,捐献器官。这一善举,成功地挽救了三名器官衰竭患者,并且让两名失明患者重见了光明。
2022年6月27日,这是吴艳红最不愿意回想的一天。那天凌晨,上了一天班,下班后又做了四个小时代驾的钱芳炎,骑着电动自行车正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可是由于身体过于疲惫、注意力不集中,他一头撞在了大桥的护栏上,造成重型颅脑损伤。
医生在全力抢救钱芳炎的时候,妻子吴艳红每天徘徊在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门口。透过玻璃窗,看着生命垂危的丈夫,吴艳红想起了之前与丈夫的约定:百年之后,要捐献自己的器官,挽救更多的生命!
这个约定,钱芳炎一共说过四次。第一次是五年前在老家的橘园里,两人一边摘橘子一边讨论;最后一次是2021年夏天,钱芳炎在厨房里一边炒菜,一边抹掉满脸汗珠说:“人死如灯灭,一把火烧掉,还不如把器官捐献了,造福其他人。”吴艳红听了,也非常赞同丈夫的说法。
为了实现丈夫的愿望,吴艳红用颤抖的手指,拨通了主治医生的电话。在得到医生的肯定答复后,她先给大女儿钱歆苗说了自己的想法。懂事的大女儿给予了理解和支持,她边哭边说:“我想要爸爸,要是爸爸能延续别人的生命,就像他还活在世上一样……”
正在准备后事的公公钱云昌得知后,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一个善举,我也支持。儿子是党员,也是退役军人,儿媳妇的决定是对的,我要成全儿子。”吴艳红的婆婆红着双眼,虽然对儿子有万般不舍,最终也选择了同意。
钱芳炎去世不久,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吴艳红,有五人接受了钱芳炎的器官捐助,手术全部成功。听到这个消息,正处于悲痛之中的吴艳红,内心里有了些许安慰。
回忆钱芳炎的生前事迹,当年一起入伍的战友陈世民说,在他们那一批兵中,钱芳炎特别优秀,不仅长得又高又帅,军事素质也非常过硬,单双杠训练全连第一名。他们所在部队是野战部队的侦察连,训练很苦,钱芳炎的腰椎因为训练受了伤,后来还做了手术,评了伤残。但钱芳炎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很严,每次10公里武装越野,都要帮战友扛枪,有时身上挂着四五支枪,也从不叫一声苦。
退役回老家后,钱芳炎在政府事务中心做了一名编外司机,每月3000元的工资不算多。为了补贴家用,他下班后也不休息,而是注册了代驾司机。虽然很辛苦,但他愿意通过他的付出,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平时的生活中,钱芳炎还是一个热心人。他发现家门口有一片闲置的空地,便种上辣椒和西红柿,不仅绿化了环境,还收获了健康的蔬菜。村民郑定慧出车祸,成了植物人,钱芳炎为他的家人送去500元钱。没人知道,这500元钱对钱芳炎来说,要没白没黑地跑一个星期的代驾才能赚来。
整理遗物时,吴艳红发现了钱芳炎曾经多次无偿献血的证件。就在他去世的4个月前,在他工作最累的时候,还悄悄献了300毫升。吴艳红说,“他如果和我说一声,我当时也可以给他买些营养品,补补身子。可他一声没吭。”
与村里那些漂亮的小洋楼相比,钱芳炎老家的房子显得很是破旧。因为年久失修,屋子一些地方一到下雨天就漏雨,墙皮大块大块地脱落下来。“说好的,这段时间要回来帮忙修理房子,可是……”父亲钱云昌说不下去了。房子大门口竖起了门框,最终却没有安上大门,“之前总有装门的来打听,一听要3000块钱,钱芳炎嫌太贵,就一直没安。”
春天的橘园,郁郁葱葱,洁白的橘花在静静开放。钱芳炎去世后,被安葬在离家一公里的那片橘园。清明前夕,吴艳红带着两个女儿来墓地祭奠,之前的花圈,仍然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她将一个被风吹倒的花圈扶正,“一共69个,全是部队和他的战友们送的,都没舍得烧。”
大女儿钱歆苗还在读中学,像钱芳炎一样瘦高瘦高的个子。在爸爸的墓前,她忍住哭泣,可泪水还是打湿了脸颊。还在读幼儿园的小女儿钱米抚摸着墓碑,稚嫩的童音回忆着曾经的幸福时光:“爸爸,爸爸……爸爸最疼我,晚上再晚回来也给我带吃的,我每天都等他回来。”
如今,吴艳红也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平台上注册了自己的信息,收到了一张金灿灿的捐献志愿卡。她说,她要像丈夫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她还打算把房子卖掉,把之前买房子的贷款还上,再找一份工作,用心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才。
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栏目,我们与您分享的是散文《他去世后,成功地挽救了三名器官衰竭患者》,文章讲述的是浙江省衢州市退役军人钱芳炎生前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意外去世后捐献器官让爱延续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