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A股的风向变了吗?听中欧基金曲径怎么说

时间:2022-10-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A 股的风向变了吗,风口回到沪深 300 指数代表的大蓝筹了吗”,过去一段时间,相信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的确,伴随国庆长假前食品饮料、医药这些大盘成长的中坚企稳强势反弹,伴随地产银行的政策利好,沪深 300 指数成为了近期相对较抗跌的宽基指数,考虑其过往长期稳增长高分红的特点,是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之一。

  截至 9 月 30 日的三大宽基指数阶段表现对比 数据来源:Choice

  当然,相比过去,相信诸位更关心的是未来,也就是沪深 300 指数的行情是否能持续。

  先上一张图表 “镇楼”。下图是 2019 年迄今沪深 300 指数与中证 1000 指数的比值图,蓝色曲线是比值,而红色横线 年迄今的比值均线。比值图,看的是两个品种的相对强弱,以下图为例,曲线 指数走强,反之则是中证 1000 指数走强。

  从上图可以看到,自 2021 年 2 月至 2021 年 10 月前后,沪深 300 指数相对中证 1000 指数经历了一波急速的走弱,此后两者则是处于此消彼长的相对平衡阶段,但是在 8 月沪深 300 指数又相对中证 1000 指数创出了弱势的新低 —— 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近期的显著走强。

  以本轮牛市的开端,即 2019 年迄今,沪深 300 指数和中证 1000 指数的长期均衡水平,已经用红色曲线 的水平,而截止今年 9 月 30 日为 0.62—— 如果仅仅是回到均衡水平,也意味着沪深 300 指数相对中证 1000 指数,有相对走强的需求。

  当然,均值只代表统计规律,至于何时能走强,能走强到什么程度,更有赖于市场对于预期的博弈。

  最近看了中欧基金曲径与几位券商分析师在量化 “指” 说系列直播中关于沪深 300 指数的专场,有一些内容倒是可以与诸位分享。

  关于曲径,EarlETF 的老读者应该不陌生,量化派基金经理中很有意思的一位,走得是基本面量化建模的路线 月的推文中有介绍过。

  在讨论沪深 300 指数之前,先要花点时间说说曲径。之所以要说曲径,是为了交代为何这场直播中曲径的一些观点有参考的价值。

  曲径管理中欧量化系列产品用的是基本面量化的模式。这个模式她在直播上有简单概括:

  所谓的基本面量化是以基本面的逻辑驱动,通过数据来赋能的投资方式。整体来讲,我们分行业建模,通过在各行各业的基本面逻辑中提取核心逻辑,构建一个以基本面的数据和基本面的投资逻辑驱动的量化模型,最终把量化模型落地后,又通过模型自动输出交易信号指导我们的交易。目前传统的基金经理都说看好某只股票,看好公司 3 年到 5 年甚至 10 年的行业空间,持有周期可能是一年到三年的维度,而基本面量化更多着眼于公司的单个季度到一年的景气周期,所以我们是用中高频的数据去预测企业一个季度之后的盈利是否更好,一年之后的盈利是否高增速,以映射到股价反应上,我们希望赚的是这个股价的钱。

  是的,曲径的基本面量化模型,专注于企业一个季度到一年的景气周期,而且是像研究员这样用中高频数据去预测一个季度后的利润数据,这意味着曲径的量化模型,对于未来一个季度的利润更敏感。

  对于沪深 300 指数的意义,曲径有一番分析不妨细读。尤其是在当下,沪深 300 指数作为宽基风向标,相对偏股基金指数 “更偏低估值,更偏稳定成长” 的价值。

  沪深 300 指数是反映市场上证券的整体表现,尤其是中大盘蓝筹的整体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从 2005 年成立至今,沪深 300 指数已经连续运作超过了 17 年,沪深 300 指数的行业构成整体来看其实也是非常好地反映了我国经济龙头的变迁。我们也知道更早期的沪深 300 指数还有更多包括地产、银行、钢铁等在内的传统行业,现在来看更多的含有了我们所谓的新兴行业,这块的市值比例也更重了。所以整体来说,我们说沪深 300 指数可能是宽基指数中的一个经济风向标。具体到我们刚才说的行业来看,沪深 300 指数中稳增长和低估值的板块,对比我们说的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即对比基金经理持有的指数来看,比例会更高一点,也就是说它更偏低估值,更偏稳定成长。

  在稳增长的政策环境下,普遍来讲沪深 300 指数具有更好的投资防御效果。具体到我们刚才说的新兴的经济龙头,沪深 300 指数中的成长板块其实也不少,也包括了我们比较熟悉的电力设备、新能源、电子、医药生物等各种成长板块的配置。所以整体来看,沪深 300 指数作为一个宽基指数是比较均衡的状态。

  面对沪深 300 指数当下的波动,曲径反而充满信心,并以 “复苏的初期” 来概括。

  现在处于复苏的初期阶段,在此阶段,往往资本市场交易的是预期,我们对未来整体的资本市场的中期和长期的空间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首先是国泰君安证券的研究员张国栋对沪深 300 指数当下三大特质的分析,请格外关注第三点与偏股基金指数的对比:

  第一点是估值相对较低。目前沪深 300 指数的一个市盈率大概为 11.33 倍,还是处于近 10 年的 30% 分位数以下,市净率约为 1.35 倍,也处于历史 15% 的分位数以下。

  第二点是低波动,风险溢价率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回溯这 10 年的数据,相较于上证指数以及深证成指,沪深 300 的指数的收益率还是比较高的,回撤也比较小,夏普比例也是比较高,所以总体来看仍有一定的投资性价比。(数据来源,Wind,2022/9/22)

  第三点,相对来说沪深 300 指数的成分股盈利增长优势仍较为显著。我们从整个行业的层面来看,沪深 300 的稳增长和高分红的板块,我们去对比了一下偏股型基金的指数,沪深 300 指数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成分股的业绩相对来说会有比较强的支撑。

  其次是东海证券金融产品部负责人汪汇对于沪深 300 指数配置价值的分析:

  第一点,2022 年国内经济增速下行,整体环境还是更有利于业绩相对稳定的大盘股。第二点,2022 年是稳增长的大年,参考过往的历史经验,在稳增长发力阶段的市场,偏大盘风格的个股表现,更有可能占据优势的地位。因此随着十月后稳增长政策的集中发力,大盘蓝筹低估值风格的沪深 300 指数有望受益。第三点,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增的社融增速逐渐上行,同时经历过调整后的 A 股已经逐步回落到长期价值线的附近。待日后外部风险事件集中的释放,A 股还是会迎来比较好的布局的机会。第四点,从行业结构来说,沪深 300 指数的行业结构的变迁是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缩影,当前新兴的行业占比不断提高。这些新兴行业龙头陆续加入,不仅为沪深 300 指数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有望享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红利。最后一点我们也能看到,从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外资对于沪深 300 指数的成分股的持股比例也在持续的提高。目前外资对 A 股的配置还是处于增配阶段,未来随着对 A 股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基础制度和风险对冲工具的不断完善,外资持股比例还是有望继续提高的。

  最后则是恒泰证券产品部总经理宋涛对于投资载体的分析,对于在看好沪深 300 指数前提下,通过指数增强产品 β+α 兼顾的策略,是我极为推荐也是自己大力执行的思路。

  希望各位投资者在面对震荡的市场下面,可以放平心态,坚持长期持有。正如刚才几位嘉宾提到的,沪深 300 也是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数

  希望能选择一些比较好的指数增强产品。这样除了能够通过持有争取获取指数的 β 收益之外,还能争取获得不错的 α 收益机会,整体持有体验也会更好。

  沪深 300 指数能否继续走强,一切有待市场的检验。但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我始终觉得应该站在均值回归这一边,关注沪深 300 指数的投资机会。

  当然在工具上,交易型选手可以关注 ETF,但普通基民还是结合自身风险情况,考虑 300 指数增强基金或者是类似的量化基金为好。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产品由中欧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