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C地块调规引发大讨论:谁能为广州带来亘古建筑

时间:2022-10-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最新入围国际桥梁最高奖项——2022年IABSE“杰出人行桥”奖项的海心桥与高耸的广州塔,流动的珠江水,以及周边一栋栋高楼大厦连成了一片跳动的音符,浑然天成广州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毗邻海心桥,以此为傲的丽水庭园业主们却偶然发现,小区一墙之隔的港航大楼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形态呆板、霸道,与广州塔飘逸灵动、活力十足的风格格格不入。

  更为关键的是,方案在报批过程中没有经过城市研究设计、公示、市规委会审议的法定程序。而且这个建筑设计方案也没有征求丽水庭园业主的意见,对他们形成了三重伤害。

  丽水庭园的业主们就此集体签名反对港航大楼的现方案,并发起行政诉讼,向多方领导反映,不仅是为了自身争权益,更是为广州城市的城市品位提升负责。

  在他们看来,理想中的设计方案应该是采用现广州市规委会特聘专家何镜堂院士的城市设计方案 ,该方案采用的是塔式建筑,而不是板式建筑。该方案与海心桥浑然天成,将会实现政府、市民、港航、丽水庭园、广州塔、海心桥景区多赢的局面。

  1年多来,海心桥附近的丽水庭园业主们,一直在为自己,也为城市设计品位的提升,进行着申诉。

  宁静的打破是因为2021年7月,丽水庭园的业主向广州市规划局申请公开第二届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通过的方案和丽水庭园小区北侧道路控规文件。业主从规资局答复文件(穗规划资源海信【2021】601号)中,方得知丽水庭园小区北侧的市政道路中线已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

  丽水庭园小区的北侧原规划为市政道路,宽度为15米,道路的中线地块(即C地块)和丽水庭园的双方用地红线为中线,各承担一半的道路面积。

  新规划上,该市政道路中线米,并将道路宽度调整为7米,导致整条道路全部移进丽水庭园的用地红线范围内,算下来,被侵占的土地使用权约600平方米。

  第一,C地块上拟建港航大楼从小体量变成大体量,增加了对丽水庭园面江的视线和通风廊道遮挡伤害,影响了丽水庭园小区业主的通风、采光、楼栋间距等居住环境,甚至导致丽水庭园小区业主房产价值贬损。

  第二、为了修规增容,特地改变了原有相邻的规划路,从15米改为7米,并且全部向丽水庭园一边压缩,结果是C地块增加了1667平方米的可建设用地,而丽水庭园要蒙受与港航大楼间距的压缩;

  第三、为满足C地块的建设指标,修改后的7米路,还要侵入丽水庭园用地2.47米,形成侵权。

  一直关注港航大楼进展的丽水庭园业委会成员近期竟然发现,港航大楼又在没有征求业主们意见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放线。

  这彻底激怒了丽水庭园的业主们。大家集体商议之下,由丽水庭园第三届业委会出面对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穗规划13994号”中的丽水庭园北侧市政道路路宽约7米及市政道路中线的内容违法,并予以撤销。

  2013年,新中国船厂向规划部门申请修改C地块的规划,拟将原C地块建筑面积从1.2平方米大幅提容到4.76万平方米,开发量增加了3.8倍。但是原来建设用地只有0.43万平方米,如果建筑面积提高到4.76万平方米,容积率就高达11。

  为此,“聪明的规划设计人员”就想出一个办法:缩小相邻的15米规划路至7米,且全部向丽水庭园一侧偏移,修规后C地块的路边线米,拓展C地块的实际用地面积。

  丽水庭园业主提出,除了对他们造成三重伤害,还会引发第四重伤害,即港航大楼规划设计的60米面宽,如庞然大物重重地压迫着优美的海心桥,让这一区域徒增视觉压迫,不适合这一重点旅游区域对环境的高要求,无疑对广州塔景区和海心桥而言,也是较大的伤害。

  而且,港航大楼现方案,犹如一个中年谢顶大叔,没有经过城市设计总师的把关,万一以后被网评为丑陋建筑,不知道谁来负责。而且,现有方案上,建筑上方的玻璃幕墙,将对周边将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

  本来,媒体港的二幢巨大的方型建筑已经给人以厚重墩实的感觉,给人印象是,它们都想突出形象,抢占风头。

  其实,广州塔作为主角,周边的所有项目,都应成为重要配角。特别是将要兴建的港航大楼,该项目不仅要结合自己的位置衬托广州塔周边景观,还应配合观光人行桥的存在,多制造些视觉空间增加些文化或广场的配置,让该人流重点区域满足人们的驻足、疏散、活动和观光休闲需要。

  有条件的话,该项目还应配合广州塔周边天际线的营造。而该项目目前的建筑设计显然是不能提升广州塔周边景观,甚至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据悉,该方案评审时专家提出许多修改和优化的建议,也有政协委员对于港航大楼的设计方案发表了不同意见。

  有专家称,港航总部经济大楼项目的报建方案面宽60米,高130米。这一板式建筑,比例十分不协调,既不是横线条,也不是竖线条,体型既不挺立也不圆润。不但消弥了一线江景的景深,也对周边和对岸建筑造成伤害,与普遍存在的国际都市滨海景观极不相符,更冲撞了重点区域临江一线建筑严格控制面宽的原则和要求,是一项极不成功的设计方案。

  据了解,广东新中国船厂在该地块上做了六个设计方案提交规委会审批,可以说每一个都比现在的方案好。

  这些设计方案遵循一个原则:面宽均不超过40米,点式建筑。体现了同一种建筑语言:均为简洁、挺拔、考虑天际线和配衬广州塔。

  更有对法规了解的人士称,撇开丽水庭园和广州市规划局的争议不谈,城市地标建筑的设计要遵循住建部的文件精神指导。

  住建部在2020年发布的 建科〔2020〕38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的第二条第四点就指出:要探索建立城市总建筑师制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设立城市总建筑师的有关规定,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城市总建筑师要对城市与建筑风貌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重要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拥有否决权。

  据悉,2009年,新中国船厂委托市规委会特聘专家何镜堂院士为C地块做了城市设计方案(如图)。该方案与广州塔相互呼应,为广州塔5A景区增加了新亮点,是曾获得新中国船厂强力支持的方案。

  该方案与海心桥浑然天成,是对政府、市民、港航和整个丽水庭园形成多赢的局面。

  有人认为,此方案会为两岸勾勒蓬莱仙境,为城市留下璀璨百年千年的亘古建筑。

  (各位看官对于港航大楼现方案与何镜堂院士城市设计方案孰优孰劣,请在文末踊跃留言。)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