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减持行为其实是一种市场行为。不可否认的是,伴随不断飙升的股价,部分个股显然已经脱离了基本面,估值动辄超100倍,甚至数百倍之多,股东减持无疑是合理的市场行为。
随着2019年A股各大指数回暖,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行动正持续进行中。
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23日,2019年已有1532家上市公司累计完成减持240亿股,累计减持市值达2550亿元,已远超过2018年全年的1952亿元,刷新了2016年以来A股的年度减持纪录。
而,同期仅有588家上市公司增持,增持市值仅547亿元。意味着,产业资本净减持、套现超2000亿元。
据Wind数据统计,从减持金额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药明康德(603259),2019年以来减持规模高达118亿元;其次是兴业银行(601166),减持规模约92亿元。以下为2019年减持市值前15家上市公司:
由表格数据可见,2019年以来,减持、套现金额前15家上市公司,均遭重要股东减持超过20亿元。
据全景财经(微信公众号:p5w2012)统计,截止到10月23日,2019年已有1502家上市公司,累计发布了2528份减持计划,计划减持上限高达427亿股,计划减持市值达4345亿元。
其实,就A股2019年的表现而言,已经完成的减持行为,并未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冲击和影响,截止到10月23日,A股的主要指数的涨幅均位于全球重要市场的前列。
但更受关注的是,即将到来的限售股解禁潮。据Wind数据统计,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份,A股将有1541亿股集中解禁,以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总市值将高达1.9万亿元之巨。
值得一提的是,仅2020年1月便有多达565亿股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超6833亿元,将创下2013年8月以来的单月解禁新高。
而,限售股解禁历来都是A股减持的主要来源。据光大证券统计,2009年至今A股产业资本累计净减持9155亿元,其中限售股解禁部分占54%,为A股减持、套现最主要的来源。
可见,限售股解禁之后,减持的动力非常强。归根结底在于,大部分限售股来自于IPO前取得的原始股,成本极低。
且持股人部分为创投机构,而上市初期公司估值偏高,解禁股东减持的意愿会更加强烈。
同时,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部分限售股东由于融资困难,减持套现的动力自然加大。
面对集中解禁的压力,监管层或许已经有所警觉。据媒体报道,证监会有意对减持规则进行修订,已形成相关方案,正处于上报审批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