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家门口”开设297个专病特色科室北京做强基层医疗体系

时间:2024-01-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希宁 记者 张敏)基层医疗卫生事关群众身体健康,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过去一年,北京市交出了多张强基层、惠群众的医疗答卷。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李君念今天介绍,2023年,北京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36个,较2022年分别增加12个和15个。2023年1至11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1.3%、较2022年同期增长28.2%,增速明显高于北京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变化。

  增速的背后,是过去一年北京市扎实推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的实效。

  李君念介绍,北京市建立了由三级及专科医院临床科室组成的培育基地,点对点指导基层开展专病特色科室建设,根据居民就医需求,新增了口腔牙周病、儿科、小儿推拿、中医痹症、中医脾胃病等5个专病病种,病种范围从2022年的7个增至12个。

  截至目前,宣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34家三级及专科医院的49个临床专业科室成为培育基地,北京市18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专病特色科室297个。

  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应军亲历了这样的“家门口”医疗服务向多、向全发展。他说,中心通过创建糖尿病、脑卒中、牙周病、伤口造口护理等特色门诊,创新建立“大全科小专科”家庭医生团队等形式,让居民“小病不出社区”。

  例如,培育具有消化专科特长的家医团队,率先在社区开展胃肠镜检查服务(含无痛胃肠镜),两年来,累计完成胃肠镜检查、治疗6685例,累计发现癌前病变139例,肿瘤69例。

  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雪玉提到,2023年朝阳区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建成28个专病特色科室,8家中心可开展社区血液透析项目;41家中心可为儿童患者提供诊疗服务;48家可提供影像学检查服务。

  为方便居民就医,朝阳区在保障签约居民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极简取药”“缺药即送”“送药上门”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延时诊疗服务,服务时间延迟至20点,周末全部开诊,切实满足居民需求。

  丰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类似的夜晚延时、周末开诊服务。丰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副书记曹苁提到,2023年推出延时服务以来,中心延时接诊113.89万人次。

  除了解决老百姓“上班没空看病,下班没处看病”的难题,曹苁还补充,丰台区推出了“智慧家医”模式,以“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为抓手,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掌上健康云端管理。

  目前,丰台区组建647支家庭医生团队,77.96万名居民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通过“身边家医”APP线万人,“一对一”健康咨询11.64万人次,健康教育12.51万条。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的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家庭医生或团队6653个,较2022年增加703个,常住人口签约率42%,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

  在强基层的实践中,除城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京郊的医疗体系搭建也尤为重要。

  如何更好地在深山开展送医服务?琉璃庙镇位于怀柔深山区,距怀柔城区45公里。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验是依托互联网+医疗创新,探索出了“综合远程诊疗模式”。该中心主任陈静静说,乡村医生首诊,社区医生通过远程视频问诊平台指导乡村医生诊疗,山区居民可以就近获得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李君念进一步介绍说,北京市深化镇村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实现网络布局优化、科室建设强化、硬件配置升级、就医环境改善,居民15至30分钟“医疗服务圈”更加织密织牢。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