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案_初二数学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教案 活动名称 吃月饼(数的认识) 活动目标 1、 学习一个一个轮流分的方式进行平均分配。 、 学习一个一个轮流分的方式进行平均分配。 2、 将 15 个月饼卡平均分成 5 份。 、
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教案 活动名称 吃月饼(数的认识) 活动目标 1、 学习一个一个轮流分的方式进行平均分配。 、 学习一个一个轮流分的方式进行平均分配。 2、 将 15 个月饼卡平均分成 5 份。 、 大班数学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分一分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在情景中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有序思维和观察能力。 探究内容: 探究内容 1、什么是平均分配? 2、平均分配的方法。 3、平均分配中份数与每份数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萝卜卡片人手 6 个,苹果卡片人手 8 个,豆子人手 12 粒。 2、教师大贴绒萝卜、苹果、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熊哥哥,一个熊弟弟。一天,熊妈妈拔了 6 个 萝卜,分给两个孩子,你猜猜熊妈妈会怎么分? 幼答:①每人 3 个;②哥哥 4 个,弟弟 2 个或哥哥 5 个,弟弟 1 个,因为哥 哥大,应该多吃一点。③哥哥 2 个,弟弟 4 个或哥哥 1 个,弟弟 5 个,因为哥哥 要让着弟弟。 2、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为什么? 3、小结:每只小熊都分 3 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 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1、分一分。 这 6 个萝卜猴妈妈是怎样分的呢? 幼答:①一个一个分,你 1 个,他 1 个。 ②二个二个分,你 2 个,他 2 个。再 1 人 1 个。 ③三个三个分,直接分。 2、试一试。 ①现在正是苹果丰收的季节,熊爸爸在果园里摘了 8 个大苹果,他可以把苹 果平均分给几个客人品尝。 ②幼儿操作后发现,可以分给 2 个、4 个、8 个客人,并能说出每份有几个, 教师示范记录。 总数 8 8 8 分几个人 2 4 8 每人分几个 4 2 1 ③幼儿交流:8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客人,1 人吃 4 个,平均分给 4 个客 人,每人吃 2 个…… 三、操作体会,深化认识 操作体会, 1、组织大家来玩分豆子游戏,按要求分 12 粒豆子。 (1)12 粒豆子分给 2 个人,每人有( (2)12 粒豆子分给 3 个人,每人有( (3)12 粒豆子分给 4 个人,每人有( (4)12 粒豆子分给 6 个人,每人有( )粒。 )粒。 )粒。 )粒。 (5)12 粒豆子分给 12 个人,每人有( 2、幼儿边分边将过程记录在表格里。 总数 12 12 12 12 12 分几个人 2 3 4 6 12 )粒。 每人分几个 6 4 3 2 1 3、幼儿观察比较后,发现份数在增加,每份就减少。 四、延伸拓展 1、游戏:;小朋友小朋友手拉手。 按要求 20 个小朋友分 2 人一组或 4 人、5 人、10 人玩拉圈游戏。 2、找一找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平均分的事。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让学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 方式去观察,分析,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除法意识作为数 学意识的一种,在幼儿学习“认识平均分”时应该进行培养。在这节课中,结合 “平均分”的知识学习,让幼儿 不断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动手 操作,合理发散思维,说出了许多分法。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 握了基本的数学与技能。同时应用于生活中。 但幼儿也存在缺少记录练习的问题, 有些幼儿会分不会记录。 还有细节问题, 就是分豆子时用的饼干内胆盒的格子影响了幼儿的判断,应采用一个托盒,只要 能防止豆子和别人混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