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重生大神写手背后真相是什么?

时间:2023-01-0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22年12月31日发表题为《全球贸易正在调整,而不是逆转》的文章,作者是斯蒂芬·威尔莫特。文章摘编如下:

  再次讨论去全球化是时髦的做法。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贸易流持续重组,制造新的地缘政治赢家——如果他们足够精明、能够从中获益的线年遭受了一些沉重打击。俄罗斯流向欧洲的大宗商品缩减为涓涓细流。拜登政府向在美国制造的半导体和电动汽车电池(这些行业现在由亚洲主导)发放巨额补贴。

  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引发了上一波有关去全球化的讨论。到目前为止,它们的作用是以牺牲中国的利益为代价,促进美国从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口,而不是减少总体进口。

  同样,乌克兰战争重绘了全球能源版图——将俄罗斯能源出口转向中国和印度,让欧洲从美国和中东进口——但没有加强欧洲的自给自足。该地区希望通过生产可再生能源来改变这种状况,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项长期计划很可能会促进铜等非能源大宗商品的进口。很明显,风电场项目目前受到全球供应链混乱和当地许可瓶颈的阻碍。

  全球化不可能轻易逆转,这是有道理的。大流行以来,通胀卷土重来,提醒消费者不要轻易接受更大贸易摩擦的代价。

  补贴可以在微芯片和电池等少数政治敏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即便在这些领域,也会开通新的贸易路线,或者现有路线将会扩展,以取代受到威胁的路线。例如,美国的新电池厂将需要澳大利亚、智利和加拿大等矿业中心的大量投入。

  美中贸易战的另一个大赢家可能是墨西哥。它的工资水平低于中国,有着由汽车行业支撑的成熟制造业部门,还有着服务于美国市场的完美地理位置——特别是在视频会议兴起之后,因为这种会议增大了处在同一时区的重要性。

  美国银行的分析师已经发现有迹象表明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截至10月,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制成品比大流行暴发前多出大约60%。有趣的是,墨西哥在塑料和纺织品等一些低技术工业领域增加了美国进口产品的份额,中国则失去了份额。

  美利坚大学高级讲师、世界贸易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鲍勃·库普曼指出,现代基础设施是吸引全球企业把中国作为制造业中心的重要因素。

  地方政治也会发挥作用。智利的新左翼政府今年夏天提出大幅提高矿业税,然后在10月确定了一项更有利于投资的计划。

  墨西哥围绕其能源政策与美国和加拿大存在争议,美国和加拿大的公司认为该政策使它们处于劣势。这一争议凸显出它无法利用当前“近岸外包”机会的风险。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上一篇:山东全运会主题曲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