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2020年,患有肢体残疾的皮雕艺人马辉在青海省残联就业服务中心成立自己的文创工作室,培训残疾人学习皮雕工艺技术,从工具使用到描图、刻线、砸边,他一一讲解示范。目前,工作室已培训十余名学员。工作室的皮雕产品近年也开始逐渐从传统工艺品转型,将现代装饰元素及实用性进行融合,以产出新的作品。皮雕作品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较长,一幅好的作品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打磨。马辉说,目前工作室的传统皮雕手工艺品目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转型,让产品更有竞争力,继而提升工作室内残疾工匠们的收入。
像我们这个手工行业现在面临的一个比较尴尬的一个处境,就是我们的产量是比较低,因为毕竟是手工作品,它花的时间成本比较多,我们的产量都不会特别大,所以说跟一些批量生产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相比较的话,我们在数量上是没有任何优势。导致我们的这个价格优势也不占,没有什么好的竞争力。但是我们现在也想了一些就是切合实际想了一些小办法,我们可以小规模的进行一些适合批量生产的东西,做一些像我们前面做的这些小的冰箱贴,这种是上手比较容易,然后是可以小型量产化,成本也不会太高,所以说我们在往这个小而精的这个方面,再想想办法。
【解说】对于展开销路,拓宽工作室内残疾工匠们的收入,马辉和大家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开淘宝、做直播等等,但收效都不佳。马辉坦言,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手艺人,只能专注于雕刻和构思作品本身。但他不会放弃,在创作新的作品的同时,会继续尝试新的方式来打开作品的销路,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工作室的作品。
我考虑的不仅仅是我个人,我自己我个人,还有我的学员,我也想着让他们学了以后,学这个皮雕以后意义何在。是要能在喜欢的同时,在精神方面得到享受以后提升,你还要在物质上提高家里的一些生活补贴,提高家里的经济收入,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开设这个工作室的一个初衷,也是一个目标。
【解说】每一张看似普通的皮料,都需要先经过精巧的构思设计,再经过细致的刀工和打磨,才能变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个过程,远比看上去要复杂得多。学习皮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大多数手工艺品的制作一样,它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过两年多的创业,马辉在通过培训不同的残疾人后发现,皮雕能带给残疾人的不仅是一份收入,更多的是收获了对于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你能设身处地的去为别人去想,我认为很方便的一件事对于他来说确实很困难。像听力(障碍)的好多学生,你跟他说,你说不清楚,人家不理解,你得自己去尝试着学一些手语,跟他交流。所以说我觉得通过培训以后,你在这个做东西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各种不同的人的人生,我觉得这是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比较好的一个收获。
【解说】兴趣与专注一直是支撑马辉创作和设计的动力。马辉并不认为自己和工作室的残疾工匠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相反,正是对作品的创作和钻研,才让他们和普通人没有区别。皮雕就是他们表达自己所想的载体,不断追求作品的极致,也是他们对于自己不变的要求。
你把你的想法啊通过你的作品表达出来,其实这个这个状态是最舒服的。然后你会不知道吃饭,不知道累,沉浸在里面,我觉得兴趣就是最大的老师,也是你前进(能)做出东西最好的一个向导。
【解说】尽管自创业之初就与疫情“相伴”,但这两年马辉并未气馁,他一直在不断努力求变,适应新的市场和需求。马辉说,成功往往会伴随苦难,而真正重要的是要经受得住考验。虽然疫情当下收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也给了他和团队一次重新静心思考的机会。
正好大家可以静下心来以后,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这个作品该怎么把它做的更有特色,潜心就是潜心下来以后,专心的把这个产品再怎么提高,也是一件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