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孩子吃药后吐了要不要补喂?补多少?

时间:2023-12-3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呕”!好不容易吃进嘴里的药,没两秒钟就被娃全部吐了出来,孩子难受得不行,家长也在一边又着急又心疼。

  这是服药的“黄金时间”。因为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发生呕吐,药片或液体大多数还在胃里,服用的药物很大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被吸收,从而无法发挥预期的治疗效果。

  所以这时候家长需要观察一下孩子呕吐物的——如果里面含有较多未被分解的药物成分,那就需要再次补喂。

  超过一个小时后,药物大部分已由胃转入小肠进行吸收,因此即便孩子呕吐,也无需补服。按照正常的时间间隔进行下一次喂药即可。

  药品的剂型比较多,比如胶囊、溶液、丸剂、片剂、合剂、散剂、酊剂等。对于孩子来说,口服溶液、混悬液、颗粒是比较常见,也是易于让孩子接受的。所以儿童用药首选这些剂型的。

  但目前90%药物没有适用于孩子的剂型,所以有时候不得不使用片剂、丸剂这些剂型,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儿童适合的剂量,避免过量服用。

  一些药品还可能有多种口味供选择,可以让孩子参与选择,这样他们在服药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在临床实践中,曾有专家遇到了一个案例。一个名为小慧的孩子,医生给他开了一种糖浆。可每次孩子服药后都会呕吐,所以治疗效果一直不好,后来医生经过分析,发现小慧呕吐的原因,并不是对药物过敏,或者药物的副作用,而是小慧的妈妈,每一次都采用强迫的方式喂药,导致小慧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抵抗。

  给予孩子在成功服药后的小奖励,如贴纸、小玩具或者喜欢的零食等,可以让孩子对服药产生积极的联想,缓解恐惧心理。

  喂药,可能不是家长与孩子间最温馨的互动,但它是关爱与责任的体现。当遇到孩子吐药时,不必惊慌失措。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冷静分析,可以有效应对孩子在服药时的抗拒。关键是家长的耐心和观察力,以及调整方法的灵活性。

  别忘了,多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的亲子时光,远远超越了喂药本身,它是一段充满爱与理解的共同历程。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