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书记"为什么多次提(2)

时间:2019-08-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明朝初年军事上实行卫所和军户制度,我们所熟悉的"戚家军"并不是明朝的正规军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张戚集团的私人武装。明朝后期,卫所和军户制度已经满足不了国防战争的需要,导致明朝政权在农民起义和清军的进攻下迅速土崩瓦解。

  申时行的知名度在历史上不高,张居正身死名裂,对他触动很大,干脆奉行"蕴藉不立岸异",充当和事佬,文官集团攻击他首鼠两端,卖友误君,最终选择辞职离任。

  申时行当官不行,书法不错,史书称他"文藻婉丽,著述颇丰",苏州博物馆馆藏他的"行草七律诗扇",或者是对这位先生心境的描写。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新的思想,肯定是反映了一部分人的诉求。如何评价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认真地对待这种诉求,统治集团应该给予客观对待。但是,大明帝国没有。

  中国的儒学思想始于春秋,经各代不断发展,到汉朝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后续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断给予补充,已经形成了具有体系的治世哲学。但是儒学思想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到了明朝中后期,主观唯心主义已经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严重束缚,这时候,迫切有一个新的主张和思想出现,李贽的思想应运而生。

  具体讲,李贽所批判的主要是宋明理学所宣讲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这种思想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上对它的束缚。李贽的一生,一直对传统和历史进行反思,主张"真","人皆有私",反映人们实际的切身利益要求,对传统思想和保守势力冲击很大,当然不能为统治阶级所容忍,1602年,李贽自刎于狱中。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