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关山(shān)清(qīng)水(shuǐ)秀(xi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时间:2023-06-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外卖小哥、专车司机、带货主播、网课老师……活跃于当下的新职业,不是零工,是“灵工”。6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董志强做客学习读书会,走进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为读者深度解读“灵工经济”,并分析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新选择。

  在互联网时代,经济运行模式以及社会用工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在传统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之外,“灵活工作”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而“灵工经济”也成为一种新型经济形式。

  灵工经济指的是在劳动力市场上,灵活工作者通过数字平台,为服务接受者提供服务。它的特点是不固定的工作时间、地点,以及较少的工作保障。这种经济形式正在改变我们作为工人、消费者和市民的生活方式。

  董志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灵工经济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经济形式。同时,他还指出,灵工并非零工的高级形态,而是数字化社会工作性质本身发生改变的结果。

  这种变化何以产生?灵工经济如何改变了工作的性质?董志强从数字平台的兴起讲起,回答了“平台如何改变了劳动力市场”。

  首先,平台兴起改变了交易成本的结构;其次,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第三,相对于传统经济,灵工经济的工作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雇佣模式因此改变;第四,与“数字化”相关的新职业诞生,“工作”有了新形式;第五,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发生改变,并带来收入分配的变化。

  正因上述改变,经济、社会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问题与挑战。董志强分析认为,首先,传统的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面临挑战,平台与灵工的关系仍需在实践中进行法律层面上的探索;其次,无论是在动态定价方面的争议,还是对工作过程如何进行监督的探讨,灵工经济都不可避免讨论“算法控制问题”。

  灵工越来越多,传统工作会消失吗?对此,董志强认为,传统的、基于稳定雇佣合同的工作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有一定的约束和保护作用,因此不会消失。

  此外,董志强还列举了在社会保障、税收政策、教育政策,以及宏观经济与政策等方面已经显现和即将到来的挑战。

  讲座最后,董志强提醒,新时代下,灵工经济也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大家必须思考在心理、行为、组织及管理上,个体如何适应数字化和平台兴起带来的变迁。

  现场,董志强还带来了自己翻译的《灵工经济——批判性导论》。这本由杰米·伍德考克、马克·格雷厄姆着作,董志强等人翻译的着作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兴起的“灵工经济”现象。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对多位灵活工作者的访谈,以及对灵工经济发展趋势和相关讨论的回顾,讲述了灵工经济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在其中工作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指出,灵工经济的起源有着深刻的经济、技术和社会背景,它的运作与平台息息相关。作者认为,尽管灵工经济促进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并为数百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但它并非没有代价。它让企业和政府创造价值,同时将风险和责任转嫁给使其成为可能的灵活工作者身上。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提高平台透明度等,进而产生更公平的平台经济,使整个社会受益。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