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正确使用问号

时间:2019-10-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如何正确使用问号 问号是表示一个问句说完之后的停顿符号,多表示疑问语气。以下几点是 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 (一)问话中含有称呼的,不论称呼在前在后,问号一律用在句尾。 如: 小刘,你到过上海吗? 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二)叹词“啊” “咦”等单用带有疑问语气时,也是疑问句,后面要用问 号。 如: 咦?我的钢笔怎么不见了? 啊?怎么会是他? (三)表示选择的问句,问号一般只用一个,放在全句的末尾,各项之间 用逗号。 如: 明天的旅行,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四)该不该用问号,要从整个句子来看,看看是否真的发问,有没有疑 问语气,含有“谁” “什么” “怎么”等疑问词的句子,有的全句是疑问句,有的 全句并不是疑问句,要分辨清楚。 如: 1 他是谁? 2 我不知道他是谁。 3 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1 句是疑问句,该用问号,而 2、3 两句虽然有疑问词,但单独可以作疑问 句的“他是谁?”在这两句话中只是作为宾语出现,或者说在这两句话中已不再 是独立的句子,只是一个句子成分而已,所以整个句子并不是疑问句,所以不能 用问号。再如: 1 是你去,还是他去? 2 是你去,还是他去,我还没拿定主意。 1 句是疑问句,当用问号无疑,但 2 句中“是你去,还是他去”作了整个 句子的主语,句子的独立性已经取消,整个句子并不是疑问语气,故不能再用问 号,而要用逗号。 (五)局部引用的语言单位,其所引用的内容一般不用标点,但如果是问 号则可保留。 如: 我一进门,就看见一条“今天你浪费时间了吗?”的标语。 (六)有些表示婉商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以用问号。如: 请你进来一下好吗? 如何正确使用感叹号 使用感叹号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两个叹词连用,一般是后一个叹词用感叹号。 如 啊,啊!又回到故乡了。 (二)感情强烈的祈使句,也可用感叹号。 1 如: 祥林嫂,你放着吧! 但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感叹号的位置, 如: 骑自行车的,站住! 站住,骑自行车的! 以上两句话意思基本相同,只是语序不一样,但是无论怎样,感叹号都应 放在句尾。 (三)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可用感叹号, 如: 哪里有唱得这样感人的! (四)语气强烈的独词句或非主谓句后,也用感叹号。如: 飞机! 长途! (五)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语的末尾,如果带有 强烈感情色彩,也要用感叹号。如: 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六)局部引用的语言单位,其所引的内容一般不用标点,但如果是感叹 号,则可保留,这一点和问号一样。如: 他刚走到胡同口,突然听到“啊呀! ”一声大叫。 (七)带有感叹语气的引用单位放在句尾,成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要 把感叹号放在引号里。如: 但他终于饶放了,单是怒目而视的吐一口唾沫道: “呸! ” 行家一搭眼就愣住了,不由得脱口说了一个“好! ” 使用逗号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主谓之间的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需要停顿,但是下列四种情况需要停顿,使用逗号。 第一 强调主语时,如: 他,就是北京大学的校长。 第二 复杂短语做主语时,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的许多同志,立即停下了别的工作, 办理这件刻不容缓的事。 2.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3.每人交一份年度总结,是校长明确要求的。 第三 主语后面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如: 他呀,还是该不了这个坏毛病。 第四 谓语是主谓短语时,如: 你的申请,校长已经同意了。 (二)用在倒装的句子成分之间,常见的有下列四种情况。 第一 谓语前置的句子,谓语后面要用逗号,如: 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2.怎么了,你? 第二 定语后置时,该定语前头用逗号。如: 2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第三 状语后置时,该状语的前面用逗号,如: 他走进教室,轻轻的。 第四 状语提到主语前头的句子,该状语后面要用逗号,如: 1.轻轻的,他走进教室。 2.忽然,办公桌上的电线.在那间破旧的小屋里,父子俩生活了三十年。 (三)宾语比较长,特别是当主谓短语作宾语或动词短语作宾语时,前面 往往要用逗号。如: 1.我记得,他当时只有十五六岁。 2.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的太极拳。 (四)复指短语后面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如: 1.王川,我们的班长,昨天病倒了。 2.这位是我校校长,全国劳动模范。 (五)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还有独立成分,即插入语,这些独立成分 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号,如: 1.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的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 理想。 2.我们,包括领导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树。 (六)较长的并列短语之间一般用逗号,如: 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地反映出来。 (七)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如: 水,水,我要喝水。 (八)少数关联词语,感叹语气不强的感叹词,感情色彩不浓的呼语后, 要用逗号,如: 1.你可以离开这家公司,但是,你有责任对这家公司的信息资料保密。 2.唉,你究竟还是没有意识到主焦点错误。 3.老栓,这就运气了你! (九)并列短语作谓语或补语时,并列短语之间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 1.这篇文章线.这篇文章写的真实,感人。 (十)由“把” “被”组成的介宾短语和中心语,兼词和前面的动词,联系 都很紧密,因此,这类介宾短语后面,兼词的前后都不能用逗号,如: 1.我们一定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2.主犯已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3.我们必须帮助青年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不该用逗号,必须分辨清楚,该用而没用,不该用 而用,有时会造成句子意思的混乱。因此,要根据表意的需要,准确使用。如: 1.他因为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 加盖“合格肉”公章,以致遭到迫害。 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1 句因为在“意图”后多加了一个逗号,造成意思含混不清,2 句该加逗号 而不加,早成句子歧义。 3 如何正确使用顿号 使用顿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并列短语中如果有“和” “与” “及” “或”等,连词前不能再用顿号。 以上连词多用在并列短语的最后两项之间。如: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停顿很小,并不会产生歧义,中间 就不必加顿号。如“中小学生” “中外记者” “工农业”等,其中“中小” “中外” “工农”之间都不必用顿号。 (三)不是并列词语,中间不能用顿号。如: 我家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 这个例句中的顿号不能用,因为顿号的前后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领属关系。 (四)如果把简短的并列短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短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 用逗号。如: 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东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五)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但是如果这个数字是 省略语,且表示确指,则必须用顿号。如: 1.三四里 三五天 十五六岁 五六十种 十之八九 2.全文共六部分,却有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3.全文共六部分,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前两种情况不用顿号,而第三种情况则必须用顿号。 (六)如果并列短语之间还有并列短语,那么,大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 小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如: 、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 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七)并列成分已有问号或感叹号的,不能再用顿号,如: 操场上响起了拉拉队响亮的声音: “加油!“加油! ” ” (八)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 那么并列成分之间不能用顿号。如: 1.课文( 《拿来主义》 )中的“大宅子” “鱼翅” “鸦片” “烟灯和烟枪” “姨 太太”等,分别比喻什么? 2.第五册中的《阁夜》 《旅夜书怀》 《客至》 《咏怀古迹(其三)《登岳阳楼》 》 都是杜甫后期著名的律诗代表作。 但是,如果在这类并列成分之中,还有其它的词语,则仍需要使用顿号, 如: 1.斯汤达的《红与黑》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狄更斯的《双城记》 、哈 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都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2.请结合文章( 《说“木叶”)说说古典诗歌中“木”与“树”“落叶”与 》 、 “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有什么不同。 、 怎样使用引号 引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一)引用,举例略 4 (二)强调,如: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 可以称之为“送来” ,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三)否定,如: 这种“文明的惩罚” ,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个小时以上。 (四)特殊含义。如: 在纱厂,活儿做的不好,罚规大抵是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三种。 (五)特定称谓,如: “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变法运动。 使用引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举例略 (二)如果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点号一般放在引号外。 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三)引用的话之后的标点,一般不予保留,但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 么,即使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保留。 (见问号、感叹号部 分) (四)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用双引号,里面的用单引号,单引号 之内还有引文,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使用括号应注意什么 (一)括号要紧挨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 (二)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需要注意的是,括号内最后 一个标点是否使用的问题。一般来说,问号、感叹号要保留,逗号、顿号需去掉, 句号在句内括号中不能保留,但在句外括号中可以保留。 怎样正确使用破折号 (一)解释说明 小括号也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二者是有区别的:内容重要,属于原文的一 部分,要用破折号,在朗读是必须读出,方能不影响意思的完整表达,而且不破 坏语言的连贯性。括号内的内容相对不很重要,属于正文的补充部分,在朗读时 最好不读,否则就会破坏原文语言的连贯性,甚至影响意思的表达。 (二)提示下文 冒号也有提示下文的作用,二者的区别在于,冒号的“权力”很大,要一 直管到一句话的结尾,而且要保证前后内容的一致性。破折号不要求其前后内容 的一致。如: 新加坡推行华语,推行儒家思想,推行五大家庭价值观:亲爱关怀,互敬 互重,孝顺尊长,至信承诺,和谐沟通,卓有成效。 (这个冒号应该改为破折号) (三)表示后面是跳跃或转折的话。如: “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他说。 (四)破折号前面的词语原来有标点,用了破折号后,一般不再保留那个 标点,但表示跳跃和转折的情况除外,另外,如果破折号前面是问号或感叹号, 那么问号或感叹号也要保留。 5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什么问题 (一)省略号前面的话到了需要停顿的地方,应该用什么标点就用什么标 点。但是如果是顿号,则不能再保留,如果是逗号,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二)省略号后不能用表示停顿的符号,不能再用诸如“等”一类的词语。 需要说明的是, 鲁迅先生的文章里的个别标点的使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规范的甚 至是不正确的,我们不必苛求,毕竟那时标点的使用还没有规范。 (三)使用省略号要注意不破坏句子语法的规范性、正确性以及句子的连 贯性。如: 1.在拉法格的回忆录中写道: “马克思??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一个 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证实的。 ” 2.那一会儿杂乱的思绪在我的脑海缠绕着??我的长发,它属于我,它是 我的长发,更是我的思想。 第二句的意思就是混乱的。 如果仅仅是为了表明所引用的某一段话或一句话的起止,也可以不考虑引 用部分的连贯性。如: 背诵“既罢,归国??为刎颈之交”一段文字。 (四)省略号和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的中断,两者的不同之处是,省略 号表示断断续续,余声未尽,而破折号表示戛然而止。如: 1.她磕磕巴巴地说: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 ( 《项链》 ) 2.鲁大海:??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逗号有时也可以表示说话的中断,如: 你,你,你是谁? 上句强调的不是说话的断续,而是突出一种紧张情绪,而且要用在反复的 词语之间。如果换成: 你??你??你是谁? 那么此句与上一句的表意就会明显不一样,后句强调的是说话的断续,可 能说话者有气无力,也可能说话者边说边思考。 怎样正确使用书名号 使用书名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用双内用单,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在 书写时不能放在一个格子里。 (二)书名与该书中的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 然后加上书名号。 (三)写文章时,题目不要加书名号。 (四) “序”的标题在使用书名号时问题不大,如《农村调查序言》 ,但 这样的题目告诉我们,该文只是序,而非正文。如果正文与序同时存在,则应该 怎样写呢?如: 《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 》 》都边入了高中课本。 上句中的两个书名号都是正确的,如果写成《琵琶行(并序)《孔雀 》 东南飞(并序) 》或者《琵琶行》 (并序)《孔雀东南飞》 、 (并序) ,都是不正确 的。 6 (五)使用书名号时,必须弄清楚,句子本身是否在强调需要加书名号内 容的名称性,如果强调其名称性,则用书名号,如果侧重强调题目的内容,那么 需要家引号而不是书名号。如: 这篇文章,题目为“梅花岭记” ,其实是在赞颂明末抗清殉国的史可法。 上句如果把引号换成书名号就不妥当,因为从句子的本身看,原句是在强 调题目的内容,意在与“其实是在赞颂明末抗清殉国的史可法”形成对比。 再看一个句子: 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铁道游击队》 ,但你知道它的真实的政委是谁吗? 上句中的书名号的使用是不对的,从后半句可以看出,此处的“铁道游击 队”并非电影名称或者小说名称,而是指“铁道游击队”这支队伍,应该把书名 号换成引号。 一、口诀复习法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 ⑴第一注意选择问, 全句末尾才用问。 (选择性的问句, 中间的停顿用逗号, 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 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⑵第二注意倒装问, 全句末尾也用问。 倒装性的问句, ( 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 7 例: 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 要打上问号。 ) 例: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 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 例: 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 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 末尾。 ) 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 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 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 例: a.、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 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 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 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⑶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 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 ,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 例: 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 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 30 多所中小学。 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 间不能打顿号。 ) 例: 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8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 间才能用分号。 ) 例: 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 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 例: 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 “神形皆备,充 满生机” 。 c.陆游诗云: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 注释整体隔开着。 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 ( 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 注释的部分隔开。 ) 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 明目录》 (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 集) 。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 )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9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