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问号的句子大全

时间:2019-09-2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问号的用法 1、表示疑问的问话中,含有称呼的,不论称呼在前还是在后,问号一律用在句尾。 (1)小刘,你到过上海吗? (2)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3)王涛,你吃饭了吗? (4)你吃饭了吗,王涛? 2、叹词“啊”、“咦”等单用,并带有疑问语气时,也是疑问句,后面要用问号。 (1)咦?我的钢笔怎么不见了? (2)啊?怎么会是他? 3、选择疑问句:问号一般只用一个,放在全句的末尾,各项之间用逗号。 例如:明天的旅行,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你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 4、该不该用问号,要从整个句子来看,看看是否真的发问,有没有疑问语气,含有“谁” “什么”“怎么”等疑问的句子,有的全句是疑问句,有的并不是疑问句。 例如:(1)他是谁? (2)我不知道他是谁。 (3)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句子(1)是疑问句,该用问号,而句子(2)和(3)虽然有疑问词,但单独可以作疑问 句的“他是谁?”在这两句话中只是作为宾语出现,或者说在这两句话中已经不再是独立的 句子,只是一个句子成分而已,所以整个句子并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 再如:(1)是你去,还是他去? (2)是你去,还是他去,我没有拿定主意。 句子(2)中的“是你去,还是他去”作了整个句子的主语,是一个句子成分,不是句子, 所以不能用问号, 5、局部引用的语言单位,其所引用的内容一般不用标点,但如果是问号,则可以保留。 如:(1)我一进门,就看见一条“学习使人进步”的标语。 (2)我一进门,就看见一条“今天你浪费时间了吗?”的标语。 6、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以用问号? 如:(1)请你进来一下好吗? (2)请你帮下忙好吗? 7、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1)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2)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8、疑问句和语气不太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 (1)你见过金丝猴吗? (2)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9、连续问,各句后均用问号 例如: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篇二:问号的作用 一、问号的用法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疑问句一般是用来提出问题的,不论是一般询问,还是责问、反问、商量、设问自答或 不要回答而语气是疑问的句子,末尾都用问号。 1、特指问句用问号。特指问句是问话人提出问题,由答话人回答的问句,有几个问句就 用几个问号。 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你叫什么名字?现在做什么事? 2、反问句用问号。反问句是把明确的见解用反问的形式表现出来,借以强调自己的观点 或结论的正确性。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疑问句,是明知故问,不需要对方回答。它用疑问的形 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形式上是肯定的,意思是否定的;形式上是否定的,意思是肯定的。 既 然可以让一部分农民、个体户先富,为什么不能让一部分科技人员先富? 注意:反问句的末尾一般用问号,但反问句的语气缓和,可看做陈述句,末尾可用句号; 语气很重,感情强烈,末尾可用叹号。 3、设问句用问号。设问句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不要求别人回答,以增强文章的说服 力。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4、选择问句用问号。 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二、关于问号的使用 1、主谓倒装句,只在句末用问号,中间停顿用逗号。 如:你就去吗,小李的爹? 安置工作了吗,这些大学生?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问名,是用一个问号,还是每个分句后面 都用问号,有下面两种处理法 a、选择关系的复句,中间用逗号,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 是报考清华呢,还是北大呢?我犹豫不决。 b、选择问句的几个部分较长,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用问号。 是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 对面反对他们呢? 3、有疑问词语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 请你问问他姓什么。 我也不知道谁去。 三、典型例题解读(括号内是解题提示) 1、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 2、为什么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为什么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关键是当地干部的工作作风出 了问题。(连续问,各问句后均用问号) 3、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谈一谈的。(中间问号误用) 4、他完全不知道这件事应该不应该谈?(陈述事实) 5、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但我一定会去接他。(陈述事实) 6、怎么啦?你。(倒装句) 7、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 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的是水还是泪?(已充当了谓语动 词的宾语,前一“?”改“,”,后一改句号) 8、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 们深深地思考。(充当主语,改为逗号) 9、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间接陈述句) 10、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 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选择句多用) 篇三:问号的正确使用-知识详解 问号的正确使用-知识详解 (一)问号的基本用法 1. 疑问句末尾用问号。示例: ⑴今天你怎么没给我打电话? ⑵那里的冬天冷吗? ⑶你是吃米饭还是馒头? 2. 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示例: 所有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 (二)提示 1. 选择问句问号的位置。一般的情况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 之后。示例: 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2. 选择问句如果选择项比较短,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示例: 会议是上午还是 下午? 3. 选择问句如果要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可以在每个选择项后都用问号。示例: 还 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4. 倒装句,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示例: 明天放假吗,张老师? 5. 位置禁则:问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三)问号使用常见差错 1. 句子里虽然有疑问词,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 *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问号应改 作逗号) *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企业的生产为什么会滑坡?怎样才能扩大产品的销路?(第一个问号应 改作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作句号) *对于个人独资企业该到哪里申请登记、登记中该注意什么问题?林科长也一一作了回答。 (问号应改作逗号) 2. 句子虽然包含选择性的疑问形式,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 *我也 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问号应改作句号) *她反复品味着,不知道他的话是赞美,是奉承,还是讽刺?(问号应改作句号)篇四:问 号的用法 引号的用法 一、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 双引号的里面) 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 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 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 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 《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 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 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 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 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 后者为“宾”) 二、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 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 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 “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 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 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 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 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 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 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 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 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 气”) 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 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 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 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 1、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但它们在全句中仅是充当一个成分,全句并不表疑问,末 尾不用问号。含疑问词的主谓短语做主语或宾语,往往是没有疑问的。(口诀:无疑问,陈述 语气不用问。) 如: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 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2、区别选择问与连续问。前者实际上只有一个疑问,只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回答;而 后者则连续几个疑问,它们均构成了一串相对独立的问句,并要求对所有问题都做出回答。 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连续问,各问句后均用问号。(口诀:选择问,全句末尾 才用问;连续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亲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3、倒装问,即是主谓倒装的疑问句,问号仍应该用在句末,谓语后一般用逗号。(口诀: 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4、转述别人的话来作为表意句子的一部分,即做整个句子的某种成分,不用问号。(口 诀:转述问,句末不用问。) 如:有人问我什么最难?(,)我答不上来。 5、局部引用的话中有问号,用在整句中,问号不省略。 如: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的标语。 6、如果说话语气缓慢,前一个句子已经带上语调独立成句,在后面的句子中有“这”等 词语充当主语,这时问句后就要用问号。 如:如何改善教学环境?这需要研究一系列问题。篇五:句号、问号、感叹号”的使用 (2) “句号、问号、感叹号”的使用(一) 教学目标: 1. 能识别一句意思完整的句子。读出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2. 能修改句号、问号、感叹号使用不恰当的句子。 3. 能给含有不同语气的句子加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教学过程 一、谈线.谈话导入 语文竞赛一等奖。我们班很聪明。期待大家踊跃的发言。 2.复习句子的概念。 (1)出示 6 个句子,包括意思完整的句子,意思不完整的句子。 出示。 朗读。 你 发现了什么问题。 揭示:一般来说,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句子,一般要包括两个内容。谁 干什么;或谁 怎 么样。(伺机板书)句末还要加上一个表示意思结束的句号。 1、小鸟出生了。 2、我从象山来。 3、打扫卫生。 4、森林里小松鼠种的松果。 5、飞机在飞 (2)出示句子,包括正反例,让学生识别。(巩固句子的概念。) 1、美丽的******岛。 2、我们班上年龄最小的。 3、到野外去采集标本。 4、蚂蚁在树下。 5、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6、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句子的完整不完整与句子的长度无关,而是要具备 谁 干什么; 或谁 怎么样。句末还要加上一个表示意思结束的标点符号。这样的标点符号常用的有三种: 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二、识别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三种句子的语气 1.教师朗读三种表示不同语气的句子,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觉。 1、这棵大榕树有九米多高呢! 2、这本书是你的吗? 3、那我明天再来。 2.出示这三种句子,学习表示不同语气的句子该用怎样的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 号) 3.这三种标点的书写需要注意什么? 边说边写 4.仔细读句子,不同的语气加上不同的标点。 (1 (2 (3)我是一只漂亮的小天鹅吗 5.仔细读句子,不同的语气加上不同的标点。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 显微镜是医生的眼睛吗 3. 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 4. 白菜和萝卜我都爱吃 5. 你怎么不练功啊 6. 你的手洗干净了吗 6.有一位小朋友给句子加了这些标点,你看对吗? 1.你应该自己学着穿衣服。 2. 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呢! 3. 他多么喜欢语文课啊! 4. 今天是端午节。为什么不吃粽子? 5. 你在做什么,能同我一起玩吗? 过渡:不同的语气要加上不同的标点,同样的句子你可以加上什么标点呢? 7.他是你的爸爸 有多种答案:他是你的爸爸。他是你的爸爸?他是你的爸爸! 引出:一模一样的句子, 不同的标点,完全不同的意思。 8. ( 1)今天没上课 (2 )明天是你的生日 明天是你的生日 (3)你的作业完成了 (4)这水里有鱼 这水里有鱼 9.请用“我去”两个字组成表达不同语气的句子。 我去。(表示陈述) 我去?(表示疑问) 我去!(表示坚决、愿望) 我?去?(表示了疑问,但是读出来的语气会不同) 我,去。(中间有了停顿,需要较缓慢的语气) 总结:1.我们小学生要写完整的话,_____________ 加上表示意思结束的标点。2.不同 的语气要加上不同的标点符号,不同的标点符号决 定不同的语气,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意思。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