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指导:问号的用法

时间:2019-09-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体现在行测的考试中,变成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而标点符号是文段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解题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标点符号可以帮助作者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考生不仅要阅读文字的有效信息,还要有意识的观察文段中出现的标点符号,提升对文段的理解,从而达到快速有效的解题的效果。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问号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标点符号。问号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文段,选择出正确答案。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答案部分的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对文段的理解重点放在答案上。

  而设问经常在主旨题,意图题中出现。但考生只知道设问的形式,这对解答题目并没有作用。其实设问对言语中的意图与主旨题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近两年考试中的一些难题有相当大的帮助,设问的回答其实往往就是我们题目的答案。

  (2010春-联-21)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人类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实固然必须正视,但普通民众是否就无可作为呢?在灾害预测还无法做到完全精确的今天,每一个人该如何保护上天赋予我们的宝贵生命,该如何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做出最及时而智慧的选择,该如何自救、救人,避免或减少悲剧的发生?这些事情,其实都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来完成。

  阅读发现“这些事情”指代的是前文提出的2个问题,对于提出的两个问题最后有所作答,是几问一答的设问形式,由此可知,最后一句,即答案是文段强调的重点。对于最后一句话的同义替换是D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2009春-联-3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的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解析】这道题只要抓住最后一句话中的问句,就会发现是一个有问有答的设问句,解决问题的答案很重要,是强调的重点,“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这一论断是属于战略高度。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例如 “难道这条路是对的吗?”

  尤其在态度观点题中,这种题型要求考生通过对文段的阅读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如果文段中出现问号,考生应该辨别并明确这里的问号是不是通过反问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或者倾向。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