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北疆守好能源资源禀赋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天山以北蓄势聚能

时间:2023-11-0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北地区,近距离观察北疆经济社会发展。北疆因地制宜,在守好能源资源禀赋基本盘的同时,进一步找准发展方向,发挥比较优势,持续不断地在产业链延伸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创新、开放的步履不停,努力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走出了富有北疆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边坡位移哪怕只有0.1毫米,我们也能第一时间知道。”在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南露天煤矿,矿长康庆微向记者介绍,该企业通过边坡雷达为主、自动化监测及人工监测为辅的监测手段,有效防止煤矿边坡滑坡风险。

  卡车运输、边坡滑坡和煤层自燃是露天煤矿面临的三大风险。近年来,该煤矿采用无人驾驶运输、边坡雷达、智能化巡检和火灾预警系统等管理和技术创新,筑牢安全底线万吨/年的智慧矿山、绿色矿山。

  在该煤矿所处的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有8家煤炭产业链主导企业。自2012年成立至今,开发区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鼓励区内企业从原煤售卖向煤电、煤化工下游产业链拓展,推进煤炭资源加工转换。

  在距离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数百公里的克拉玛依,“石油神话”有了新的书写方式——在位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的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中试基地,多家石化企业只需带上中间试验装置入驻,就可以对洁净能源新技术进行论证,并模拟生产环境开展工艺的工程化,从而确定最佳工艺路线和实验数据,促进科研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

  “原先炼油过程中产生的重油,最终多被转化为低附加值的沥青,现在我们要想尽办法对重油进行清洁高效加工转化和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我们基地就是要提供这样一个技术创新孵化平台。”克拉玛依市先进能源技术创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磊对记者说。

  据悉,该基地由克拉玛依市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协议共建,推动克拉玛依市传统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向新材料、特种油品等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克拉玛依市正沿着“延链、补链、拓链、强链”的思路,为传统油城找寻更大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亚运会所用的电,有一部分就是从我们这里送过去的。”在国网新疆超高压分公司昌吉换流站,党支部书记高新龙自豪地告诉记者,该换流站作为“新疆昌吉—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源头,每天可向华东地区输送2.4亿度电。该工程线公里,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长、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

  “作为‘疆电外送’的通道之一,这一输电‘马拉松’工程,为中东部地区的电力供给和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有力推动新疆能源结构转型,带动新疆煤电、风电等产业的发展。”该换流站站长王鸿说。

  在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中国移动(新疆)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等5座大型数据中心项目,让前来采访的记者赞叹——克拉玛依市不仅是石油之城,还是科技之城、智慧之城。

  “电影《阿凡达》《流浪地球》中的很多桥段,都是在我们这里完成渲染的。”中国移动新疆有限公司克拉玛依分公司政企客户部经理周振伟介绍,渲染作为影视动画、3D游戏等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往往费时费力,需要强大算力支撑。一部有较多复杂特效的电影,仅靠单机渲染需耗时多年,但如果成百上千台主机联机渲染,可大大缩短渲染时间。

  目前,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已建成6万余个数据机柜,已具备了承载我国“东数西算”示范工程所需的算力、存储和网络能力。“云计算产业园的建设,不仅以数字经济推动克拉玛依科学转型,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政府和企业,让百姓畅享数字生活,上网、办事都更加便捷。”周振伟说。

  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宁县纺织产业园里,数十名纺织女工正在缝纫机前赶制一批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羊皮手套订单,她们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设计、生产、出口羊皮手套、羊呢手套及其他布料手套的工贸型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说:“公司总部在河北保定,工厂之所以设在新疆,主要看中这里的区位、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企业可以更好地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将产品更高效地出口到欧洲去。”

  今年34岁的阿斯叶·吐热洪,之前是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盖买村里的裁缝,5年前公司到村里招工时她主动报了名。如今,她每天骑半小时电动车来厂里工作,每月可领到3500元左右工资,她告诉记者:“有了稳定的收入,心里很踏实。”2021年6月以来,该公司还在伊宁县6个乡镇开设了村办企业,就地就近解决就业180余人。

  近年来,伊宁县纺织产业园依托新疆本地棉花等资源,以及区位、交通、劳动力资源和江苏南通产业援疆等优势,推动纺纱、服装、家居等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就业5000多人。

  “这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我不知道,但我是第一个养螃蟹的人。”2013年,来自甘肃的管小平将稻田蟹引进到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起了塞锡湖稻渔共作示范种养基地。经过了一系列艰难复杂的试验,管小平终于在这里育苗成功。

  稻虾、稻蟹、稻鱼、稻蛙……如今,在管小平经营的伊犁悦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稻田水产养殖水面有1070亩,今年销售收入预计在200万元左右。在他的带动下,当地不少农户加入了稻渔共作的队伍,农户亩均增收超过1000元。

  产业先行、民生为要,新疆高质量发展惠民成果丰硕。自治区发改委党组成员、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葛标介绍,今年以来,新疆落实以工代赈资金14亿元,支持360个项目建设,带动就业2.03万人,发放劳务报酬1.6亿元。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