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商业汇票是什么会有什么样影响?

时间:2023-01-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文天祥被捕后,1279年的一天,他在狱中居然收到了女儿柳娘的来信,在信中他得知: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都被俘虏,送到元大都后,入宫为奴,穿着道袍,每日诵经,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但让文天祥奇怪的是,他之所以能收到亲人的来信,这必是元人故意为之,想借亲情来软化他,目的再明确不过,就是要他投降。

  一想到“投降”二字,他的心肠就硬了起来,我文天祥受大宋恩泽,今生只为大宋效力,苟且偷生,那是小人所为。

  “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作为文弱书生,在南宋危难之际,他临危受命,以缚鸡之力抗击来自草原的雄鹰,本就毫无胜算,但他为何明知山有虎,仍向虎山行?在你了解了他的一颗赤诚爱国之心后,或许你就会释然了。

  当时的南宋满足于偏安一隅,不思进取。1273年,元丞相伯颜率大军挥师南下,不到两年时间就是逼近南宋都城临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丞相贾似道的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南宋朝廷再无兵可派。

  面对强敌,南宋也曾提出称臣、割地、纳岁银的条件屈膝求和,但都被元朝根本不予理会,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灭了南宋。

  当时的南宋皇帝年幼,太后临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朝廷不得不向天下发出求救信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

  文天祥时任赣州知府,接诏后悲痛万分,他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人义军开赴临安。

  朝廷诏书发出,前来勤王者却寥寥无几。宋廷委任文天祥为知平江府,先是令他发兵援救常州,后又令他驰援独松关。

  但草原雄鹰攻势凶猛,义军根本就不是对手,很快元军就兵临临安。怎么办?一道难题摆在了谢太后面前,是投降还是继续负隅顽抗,谢太后还想最后博一把。

  大难临头各自飞,文武官员逃得也差不多了,可用之人也没几个了。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前去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

  元军虽然占领了临安,但当时的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伯颜想诱降文天祥,以借他的名望来收拾残局。

  但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至北方。1276年二月,行至镇江时,文天祥被人解救,逃出了虎口。

  在他得知南宋朝廷的最新消息后,立马奔赴福州。早在伯颜进入临安前,文天祥、张世杰等大臣就建议皇太后、皇后和皇帝逃往沿海地带或者到海上去,以躲避元军的大举进犯。

  但提议遭到拒绝,最后只有南宋度宗的两个儿子益王赵昰(shì)和卫王赵昺(bǐng)逃出了临安。两位皇子辗转多地,于1276年五月抵达福建地区。

  文天祥到达福州后,被任命为枢密使同都督。南宋小朝廷打算以福建、广东等地为基地,伺机北上收复江西和两浙部分地区。

  1277年,南宋方面曾主动出击江西、广东地区,但以失败告终。1278年初,端宗逃至雷州,因所乘船只一度倾覆,因惊吓过度而亡。

  1278年五月,卫王赵昺即位,六月逃至崖山。1279年正月,元军大将张弘范大举进军崖山,张世杰兵败溺亡,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而亡,至此,南宋彻底画上了句号。

  那么,在南宋灭亡时,文天祥在哪里呢?他并没有与张世杰等人南下,而是由闽西北进入赣南,打算招募士兵,继续抗元并收复失地。

  文天祥在闽赣两地曾一度有所战绩,然而1277年八月,他在江西兴国一带遭遇惨败,损失近二十万人,妻女也被元军抓走。

  但文天祥并没停下抗元的脚步,直到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被捕为止。由元代刘岳申撰写的《文丞相传》详细记载了文天祥被抓的过程。

  那天中午,文天祥正准备生做午饭,元军步骑突然来袭。他深知无法逃脱,于是就从怀里取出早已备好的毒药樟脑丸吃下。

  为了速死,他喝了大量水,以免被生擒。但意外的是,他并没有死,只是引起了腹泻,之后还是被元张弘范军生擒。

  在他见到张弘范后,就开始大骂元军,唯求速死,然而张弘范却对他以礼相待。张弘范是灭金第一功臣,河北汉人世侯张柔的儿子。张极力劝说文天祥投降,但文意志坚定,始终不肯屈服。

  就在南宋将亡之际,张弘范还试图让文天祥写信劝降仍在抵抗中的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下了着名的《过零丁洋》,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南宋亡后,1279年二月二十六日,文天祥再次被押解北上,同年十月一日抵达大都,开启了他长达三年零两个月的囚禁生活,那么在这三年多当中,元人为何没有杀文天祥?

  元世祖先派来了降元南宋丞相留梦炎,文天祥一见他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无趣离开;接着南宋降帝瀛国公也来了,文天祥流着泪让他回去了;元平章阿合马也来劝文天祥,而且态度十分傲慢,要求让文天祥给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也拿他没办法。

  后来元丞相孛罗也来审问他,问文天祥究竟想要什么?文天祥说只求一死。无奈之下,元人还打出了亲情牌。

  文天祥的妻女被捕后,后来也被带到了元大都。元人让其女给文天祥写了家书,信中说了她们的处境,为人奴隶,受尽折磨。

  那么文天祥究竟有没有过动摇呢?从他被俘三年的诗作来看,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在被俘的最初一年里,他言死、寻死、求死的念头十分强烈;而到次年,求速死的慷慨言辞已渐弱。

  他多次写诗剖白:“速死不得,天祥已悔;求死不能,奈何奈何。”,时间将他推上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同时,对于元人而言,如何处理文天祥也成为一个棘手的政治问题。

  元朝始终想劝降文天祥,并希望他能出来做元朝的大官,其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获得南宋的人心,减少汉人的心理抵触情绪,特别是取得江南士人的支持。

  但在降元与死节的问题上,文天祥丝毫没有动摇过,即使元人把他的家人当作诱饵来诱降他,他也没有低头。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文天祥在狱中的生活待遇并不算太差,他不仅可以见客会友,还可以弹琴论道,写诗。

  我们今天能读到他的许多诗作,大多都是犹中作品,经辗转而流传下来的,而且在饮食上也有保障,有他吉安老家的伙夫,在鉴于隔壁搭篷为他烧菜送饭。

  那么元人最后为何又决定杀了文天祥呢?至元十九年,元廷发生了诸多政治事件,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宰执阿合马被汉人锤杀,由此引发元人大臣的愤怒,因而向忽必烈进言,要求处死文天祥。

  在元人眼中,文天祥活着似乎已成为南宋存续的一种象征。对于南宋遗民而言,只要他在,恢复大宋似乎就还有希望。

  元人担心文天祥最后变成一颗“定时炸弹”,因此,处死文天祥成为忽必烈的必然选择,其目的在于彻底瓦解南宋遗民们的抵抗意志。

  1283年一月八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了文天祥,进行最后一次劝降。文天祥说:“我是大宋的状元宰相,宋亡,我只能死,不能活。”。

  忽必烈:“汝以事亡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文天祥:“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唯可死,不可生。”忽必烈再劝:“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文天祥依旧不为所动,答道:“一死之外,无可为者。”(取自《宋史·文天祥传》)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取自《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有一妻两妾,妻子欧阳氏,妾室颜氏和黄氏,她们分别育有一子两女,也就是说,文天祥有三子六女,也有一说为两子六女。

  在战乱的年月,生命往往是最没有保障的。他的三个儿子当中,两个被俘死在了去燕京的路上,还有一个随他转战多地,病卒于惠州。

  后来欧阳氏作为公主的陪嫁人员,去了大同路丰,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入了驸马高唐王王府。年老后,欧阳氏请求回归故里,于1304年回到家乡,1305年病逝。

  两个女儿环娘和柳娘也成为公主的婢女,分别随嫁给岐王和赵王。柳娘去了沙靖州,于大德年间去世。环娘去了西宁州,据说后来在河州(甘肃临夏)终老。

  总结:文天祥死了,但也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思。其实在当时情况来看,文天祥即使投降了元朝,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样的历史在各个朝代都在上演。但为何文天祥就是不愿意呢?他到底在坚持什么?

  他所坚持的也是一直以来所欠缺的,就是民族气节与士人风骨。这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也是其存在的意义。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