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建议多与领事馆合作,在泰国的学校广为宣传,这部剧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她还出了个主意,不一定要采用泰语配音,中文配音加上泰文字幕也是不错的做法,因为泰国的不少学校都开设了中文课程,这样的配置更有利于大家进一步学好中文。(广西新闻网常务副总编辑车欣欣)
DUL YAPAWEEN KRONSAENG向本报记者赠送了一本泰国《东盟博览》杂志。南国早报记者 苏华/摄
“我是第一次来广西报道中国-东盟博览会。”“我是第二次。”“我是第三次。”“哈哈,正好一、二、三。”9月20日晚记者招待酒会,记者非常惊喜地邂逅了柬中记协联合主席刘晓光和柬埔寨记者团队。
“这是柬中记协成立以来组织的最大一次出国采访活动。”刘晓光介绍,这次来广西报道东博会的团队成员包括3家华文媒体、5家柬埔寨当地媒体,共12位成员,他们中有柬埔寨巴戎电视台著名主播、酸角树新闻中心社长帅速比(Soy Sopheap),金凤电视台著名主播、副台长米乐提(Meas Rithy),有柬单网总经理刘鸿飞、柬华日报总编辑安佳、河广广播电台主编炳索皮(Peng Sophea)、柬埔寨之光日报副主编狄沙拉烈(Tes Sararith)等。
“我们团队9月19日抵达南宁,9月26日返回柬埔寨,行程8天,将对中国-东盟博览会进行全程报道,还将前往钦州采访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几家钦州坭兴陶企业。”刘晓光说,“柬中记协组织此次采访活动的宗旨,就是让更多柬埔寨当地媒体,尤其是柬文媒体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广西,亲身感受中国、感受中国-东盟博览会,把中国真实的变化传回柬埔寨。”
柬埔寨知名主播帅速比和米乐提说,他们第一次来广西,觉得非常震撼,他们之前只在新闻报道中“读过”广西,经过两天的实地走访,觉得广西不愧为中国对东盟开放的最前沿,今后会发挥更大作用,起到更好的沟通桥梁作用,“我们希望下回还来广西!”(广西日报工商部副主任莫艳萍)
《人民网国际频道》记者徐祥丽说道,她是第一次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她最关注的是作为我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上个月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的成立,今后有哪些政策优势,会有哪些新举措来打造面向东盟的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她还表示,对逛馆很期待,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展区还专门设置了韩国化妆品的展区,那对于女性朋友来说简直就是惊喜,想必有很多韩国化妆品企业参展,她一定去打卡!来自《菲律宾商报》的记者说,作为第13次参加东博会、峰会的“老记”,几乎见证了盛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国家、商家越来越多,东博会、峰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广,“一带一路”建设给菲律宾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广西日报新媒体部记者邓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