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4月好书发布!依然是按主题出版5种,文学类、人文社科类、生活/科普类、艺术/教育类、财经类、童书类,每类各10种,为读者呈现近期好书。
从2022年1月书单开始,商报严选出“月度十大好书”。欢迎大家为喜爱的图书投出宝贵的一票,编辑部将根据投票情况,结合图书类型、原创性等因素综合考评,推出“月度十大好书”。投票截止时间为5月17日17:00。(投票通道:商报2024年4月好书发布,一起来严选!)
该书对“千万工程”经验进行案例式分析,并展开更加深入的理论实践思考,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参考。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发出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集合号和动员令,该书反映了这段重要的历史进程。
本期推荐有点“神仙打架”的意思。名家荟萃自不用说,张炜、刘亮程、麦家、梁晓声、李修文等都有新作。入围作品多部沉潜现实,写大时代的青年。《我在上海开出租》则是时下流行的“我在XX干什么”标题的又一非虚构新作,记述了作者所见所闻形形色色的众生态。
该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全新作品,写给一代青年的答案之书,回应时代呼唤的倾力之作。书中写了大变局将临的19世纪末:从广州同文馆回半岛探亲的青年舒莞屏,回程突遇风暴,借轮船延误之期完成恩师重托,前往声名远扬的万玉大营,由此开启步步惊心之旅。从热血沸腾的崇拜到摧肝裂胆的悲绝,从无法抗拒的诱惑到深冤凝结的仇雠,九死一生,舒莞屏最终冲出魔窟罗网。这是一个韧忍和藐视、周旋和看破、决绝和撞碎的青春故事,一部艰难完成的世纪骄子传奇,一场迟到的男子成人礼。
该书是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最新作品,也是其散文经典《一个人的村庄》后时隔多年的回归之作。他倾情书写大地与家乡的诚挚篇章,书中凝聚其10年思想文化精华,关于生命、爱与自然,关于如何自然地老去,写遍世间悠久温情。心安即是归处,花开花落,生死忙碌,人们最终都会活成自己的家乡。
该书是陈崇正《美人城手记》的姊妹篇。小说以主人公陈星光的视角追溯过去,回忆一座广东乡村几十年间的吉光片羽。香蕉林密室是一个隐喻,更是一个寓言。小说以碧河镇半步村陈家、关家和祖家三家人的生命遭际,串起了改革开放以后以至未来的漫长时代变迁中几代人的精神图景。陈大同亲手栽下香蕉林并打造其地下王宫时,难以预料日后自己与密室的命运,会在历史长河遭遇几番浮沉。他既猝不及防地面对着时代大潮,又经历着匪夷所思的科技发展,命运沉浮,却不知归路在何处。
该书是一部关于年轻人安身、立命、追梦、塑魂的现实主义作品。“浮生”一词在作者笔下,不再是“短暂而虚幻的人生”,而是勇敢漂泊、悬浮生长的精神形象。故事以媒体大变革为背景,以一线城市年轻人买房安家为主线,讲述城乡流动背景下年轻人的追梦人生。记者陈小元和护士胥小曼是一对恋人,经历过从乡村到大都市颠沛流离的生活,决定要在上海安家。高昂的房价,从此成了情感纠葛和明争暗斗的源头,更像一面镜子映照人性善恶。他们在安家和追梦的过程中,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痛苦折磨,难能可贵的是,无论现实如何变幻,他们生活的底色和爱情的烈度并未改变。
该书是一部被誉为出租车版《深夜食堂》的非虚构作品。作者翔实记述自己在上海开出租车时的所见所闻,既囊括了形形色色的司乘故事、方寸之间的人生百态,也穿插着出租车司机的日常生活与行业状况,还点缀了对上海的城市风貌、历史切片的描写。故事丰富有趣,语言简洁幽默。
该书是鲁迅文学奖得主李修文沉潜多年推出的长篇新作。作品闪耀着独特的艺术灵光,来自山下炼钢厂的主人公与山中猛虎从相互较量到融为一体,人性的变异与时代精神互为显影。作品延续李修文长期以来的深沉关怀与艺术探求,充满激情地书写人间的跋涉、困顿与庄严,并借助现实书写与魔幻想象的有机融合,寻找到新的叙事视角,融入散文、戏曲元素,重新淬炼后的小说语言,铿锵而又奔放,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该书是《人生海海》之后,麦家沉淀5年的全新长篇小说。该书讲述了心的犹豫、脚的勇敢,讲述了人如何被困在命运之中,和内心幽灵厮杀。写给被过往和缺憾困住的人,致敬人生的不可言说。作家本人说,“这是一本我从心底喊出来的书。《人生海海》是天下事,《人间信》是心里事。我想掂量人性深处的一些东西,和读者分享在挣扎中站起来的勇气。”
该书以“声音”为载体,以“海岛”为空间原点,以“四季”“节气”为时间节点,以“情感”为媒介,以“人生”为指向,将中国南方的风物人情与作者记忆深处最刻骨铭心的声音、生命片段相结合,勾连古今中外,书写万物有灵、天地大美,挖掘人生哲理、中华美学,构建独特视角下灵动幻美、大气磅礴、深情无限的心灵时空。一本书,就是一个用文字织就的、充盈着温暖和力量的“声音之茧”,让读者重新听见自己生命中的回响。
该书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的散文合集。书中作者情线余年的经历和感悟。谈孤独和压力,说成功与完满,话怀旧和喜悦;深邃与优雅相间、严肃与幽默同步、小情愫与大胸怀兼具,字里行间透射出他对人情世事、学术道德的公正谨严、诙谐有趣的思考。
该书是实力派作家杜阳林于畅销佳作《惊蛰》之后创作的现实主义长篇新作,以一名农村青年进城后的创业历程,辉映20世纪90年代至新时代初期,近20年来中国城乡社会巨变。主人公凌云青靠个人奋斗走出闭塞的乡村,在城市逐渐站稳脚跟。为了帮助更多乡邻摆脱贫困境遇、在城市中谋求新的出路,他毅然放弃“铁饭碗”,与好友合伙下海经商。随着企业日益壮大,凌云青顺应时势、勇于作为,主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何让更多人在变革大潮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他萌生了创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想法。
曾因重病引发外界颇多关注的学者李硕,带着新书《历史的游荡者》重新回到公众面前。本期多部作品带有全球化的视野,剖析明清中国的运行机制。考古近年来在大众层面越来越多被关注,《中华文明格局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从考古视角来溯源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