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企业的经营和成果都需要通过财务信息来展现,我们也能通过财务信息了解到企业的资产实力、财务风险和资信状况。
巴菲特说:“别人喜欢看《花花公子》,而我喜欢看公司财务报表。”他看的就是每个企业必备的三张财务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财务报表的框架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背后的信息,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所有的资产都是来源于所有者投入的资源或是通过负债得到。利润表的核心是什么?一定是长期稳定的获利能力。
资产负债表是给公司的财务状况拍了一张照片,利润表是给这家公司的盈利状况录了一段视频,而现金流量表则是关键,描述了企业能否生存下去,企业破产耗尽的不是收入,也不是利润,而是现金,拖垮企业的一定是现金流断了。
无论是大型集团公司还是中小企业,公司的财务报表一般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构成。
每张报表都与特定的时点相关,或是一个期间,比如年度财务报表体现了企业一年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产生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等。财务报表从财务角度勾画出企业的全貌,只不过并不是用语言,而是用会计处理过的结果展示。
其中,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自有资本的时点状况。利润表反映企业当期的收入、成本、费用和净利润,反映了一个时间段的状况。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流转情况,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和筹资活动现金流。
公司存在的最终目的是赚钱,股东出资设立企业,首先想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投入的资金都去了哪里、有多少资产,又有多少负债,这就是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想要知道的就是这家企业给自己赚了多少钱或是亏了多少钱,这就是利润表提供的信息。
所以,资产负债表是在一个时点(通常期末)反映公司的资产和债务状况,让公司的股东了解自己的家底(所有者权益),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先记住非常有哲理的一句话: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句话用来描述资产负债表再合适不过了。前半句说的是资金来源,后半句说的是资金用途,即,资金来源=资金用途。
如果说资产负债表是给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拍了一张照片的话,那么利润表就是给这家公司的盈利状况录了一段视频。前者是一个时点状态,后者是一个过程状态。
比如,资产负债表上的日期标注的是2021年12月31日,而利润表上的日期标注的是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月度报表就是反映这一个月的经营和盈利状况,年度报表就是12个月的累加,反映这一年的经营和盈利状况。利润表中的项目很多,但是归根结底却只说了8个字:收入、成本、费用、利润。
就像《诗经》一样,《诗经》311篇,通读下来却只说了3个字:思无邪。与其大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学习财务会计也要看本质、抓重点。
通过利润表,我们能够读出丰富的信息,包括企业的收入结构、收入规模、产品种类、行业竞争情况、成本构成、期间费用、客户情况、产品好不好卖、能不能赚钱、在哪里赚了钱等。
利润表的第一行,是公司的销售收入,一般来说,销售规模可以衡量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销售规模越大,市场份额越高,公司的竞争力就越强。
公司的产品卖得好不好就看销售规模,尤其是同行业之间比较,如果销售收入远大于同行业的企业,说明公司的产品受市场欢迎程度高,企业的行业地位高,销售规模增长得快,说明公司发展得快。
市场份额数量是显而易见的,也比较容易衡量,销售量越高越好。市场份额质量体现为客户忠诚度、客户黏性、复购率、客户满意度等,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如Yoyo小姐的咖啡店,每天卖几百杯咖啡,从销售规模上看很小,但是,周边写字楼的职员、大学生、年轻人都喜欢来她的店,宁可多走几步路也要来这里喝咖啡、聚会、聊天,说明了咖啡店市场份额的质量很高,这其实是无形资产增值所带来的收入。
销量大,表示产品好卖,客户喜欢,但是请注意,销售规模大不一定利润高,公司不一定会赚钱。好卖不赚钱,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销售收入很重要,利润也很重要,不过利润只是纸面富贵,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定是现金流,我们经常听到的“现金为王”也是这个意思。
明明有些企业是盈利的,反而破产了;有些企业连年亏损,却活得好好的。销售收入就好比吃饭,现金流就好比身体内的血液,一两顿饭不吃没关系,还饿不死,但是没有血了,这人马上就不行了。
我们经常听到媒体讲给哪家企业输血,输血这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现金流断了,就得给企业输血,不输血,结果只有破产倒闭。
耐克的创始人奈特在自传中提到了创业之初,经营得当,销售额稳步增加,在销售额达到1000万美元左右的时候,忽然有一天,下游客户有一笔100多万美元的货款没有及时到账,导致公司现金流断了,工人没有领到工资,上游的供货商也来要账。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大量企业倒闭,真正因为亏损倒闭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因为资金链断了。还有前些年,上海整个钢贸行业的崩塌,也是因为钢贸企业的资金链断了。
又比如,做跨境电商的企业,你看它们的销售收入很高,利润率也很高,但是如果平台把它的账户封几个月,它马上就会倒闭,因为它的资金都压在了货上,如果货卖不动,就没有了现金流入,却还得支付人工、仓储等费用。
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跨境电商最怕的就是平台打压,亚马逊、Wish、Shopee上的大卖家基本上都吃过苦头,每每有打压的消息出来,都是风声鹤唳。
所以,资不抵债不一定会导致企业破产,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却很有可能使企业面临清算。真正能够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而不是利润。
再看看美国亚马逊,过去20年一直在亏损,但股票一直创新高,这两家企业虽然亏损,但是并不缺钱。
像京东、亚马逊,是商家销售的主要渠道,商家在价格谈判上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京东、亚马逊的进货价很低,而且很多的商品都是先卖然后才给商家结算的,结账周期延后一个月,就会产生大量的资金结余,更长的结账周期又能让公司储备的周转现金大幅增加。
这个结算周期就是应付账款,假设京东对商家的应付账款是30亿元,账期是3个月,如果账期再延长一个月,手里的现金就能增加到40亿元。如果京东的销售规模再扩大一倍,账期还是3个月,那么手里的现金就是60亿元。
所以,企业亏损不可怕,可怕的是现金流断了。只要销售规模越来越大,而亏损不是大幅增加的话,现金流入只会越来越多。所以电商平台表面上看是在争夺市场份额,但从财务角度来看,其实是在争夺现金流。
利润表就是“纸上富贵”,而现金流量则是“真金白银”。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代表真正有资金额流入或流出,资金耗尽就意味着企业没有办法再继续运转下去了。
大家去翻一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就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不对等的,也就是说,并非企业净利润越多,现金流量就越多。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欧美企业,即使盈利状况不错,经营得也很好,但是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只要现金流断了,最终也只能选择破产。
说到底,我们的个人财务情况和我们供职的企业财务息息相关,了解企业的资产实力、财务风险和资信状况,可以让我们可以及时把握自己的财务,合理的规划自身的财务,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本书通过Yoyo小姐的咖啡店的案例将会计视角贯穿全书,重点介绍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财务报表以及报表中的每一个科目,让读者不但可以系统性地学习,而且能轻松地掌握相关的财务会计知识,概括了解企业并购及风险管控。
本书分为17章,涵盖的主要内容有:资产负债表—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利润表—企业赚钱了吗;现金流量表—现金流到底有多重要;重要的概念—权责发生制和复式记账法;流动资产—最重要的是速度;存货—要换成钱吗;看得见摸得着—这是资产;看不见摸不着—这也是资产;负债—也是外部资源;所有者权益—到底有多少家底;合并报表—万变不离其宗;利润表—利润如何产生;三项费用—开源节流吗;现金流量—企业运转的源泉;财务指标—你真的读懂财务报表了吗;从商誉引申到企业并购;企业并购案例。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将财务知识总结成大量的图表,案例丰富,实用性强,趣味性强,一点就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本书特别适合财务会计的入门读者和进阶读者阅读,也适合在校学生、企业高管、创业者、投资者、职业经理人等对财务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