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盲目的崇拜在世之人,是谄媚的行为,知道这种行为不对,而不改过,是真正的自卑和怯懦。
论:前面提到过论语解读的方法,在于语境。夫子至圣先师,不会在一句话中,莫名的变换语境关系。因此对这句话的解读,要前后连贯的理解,是对个人崇拜的批判,要有勇气改正。
人是意识交流的载体,人人都有,却不是人人会用。遇到德才之人,可欣赏,可喜欢,可礼遇,以意识去感知,去交流,而以崇拜神明的姿态去侍奉,就丧失自主意识的人格。或许冥冥中也能感知到这样做不对,那就及时的改过。若不改过,仍然盲目的追捧,那是意识感知在回避意识已知,逃避自我的行为是自卑的怯懦。
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对个人崇拜提出了警醒。人称夫子为圣人,夫子自领为君子。当下人们再称夫子为圣人的时候,是崇敬追祭圣贤的态度,是对意识的肯定,以力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