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班长”也有“大能量”

时间:2022-09-2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来,快过来,认识一下,这是你们的‘小班长’。”下连时,排长领着新兵来到班排,指着前方笑容满面的老兵说道。

  新同志满脸疑惑,嘴上喊着“班长好”,心里却直犯嘀咕:第一次听说还有人姓“小”的?

  每年连队来新兵,也许都会有相同的疑惑。其实,这位被人称为“小班长”的老兵并不姓“小”,他叫陶祥彬,是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的操纵班长。

  由于个头较小,还长着一张“娃娃脸”,新兵时期就被老兵们叫做“小个子”。时间久了,他也习惯了这个亲切的外号。到连队11年,他从新兵成长为操纵班长,大家对他的称呼也变成了“小班长”。

  虽然叫“小班长”,但陶祥彬“能量”可不小。他刚来连队时,站里条件还比较简陋,睡的是行军床、用的是旱厕。一到旱季,连队经常缺水,战士们每次都要走很远的路去山下打水。当时的雷达值班方舱内没有空调,每到夏日,经常要忍受着30多度的高温担负值班。大家本以为这个稚嫩的“娃娃脸”坚持不下来,可他没有丝毫怨言,一扎根就是11年。

  “山上条件确实很苦,可当兵本来就要吃苦的,如果每个人都因为当兵苦而放弃参军,那祖国的空防谁来守卫?”回想起当时那段时光,陶祥彬这样说。现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他就用这些经历来启发班里的新同志。

  “小班长”能吃苦、好钻研,来雷达站不久,就把装备性能摸得一清二楚,后面更是成为了连队最年轻的“一号班”成员。

  某年,他受命参加培训,学习新装备。文化水平不高的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理论听不懂、操作跟不上,刚背会的知识一转眼又忘了。每天晚上,他都辗转反侧、焦虑万分,甚至想过干脆不学了,回去算了。

  可最后,不服输的性子还是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他沉下心,从最基础的理论学起。课上跟不上就课下继续学,休息时间追着教员问问题,别人打游戏他还在背记知识点。慢慢的,成绩开始上来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努力,学业结束时,他在同型号装备的学员中名列第一,圆满完成了任务。

  2014年,陶祥彬主动请缨参加某型雷达反导演习,期间表现优异,受到导演组表扬;2021年,他被借调到旅教练组,保障旅集训工作,被评为“优秀总教练员”……“小班长”坚韧的性格,让他总是能在面对难关时,展现出让人刮目相看的“能量”。

  “小班长”最让战友们印象深刻的故事,还是在2014年。那年10月7日,驻地附近发生6.6级地震。根据上级安排,连队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突击队,星夜驰援灾区,抵达受灾最严重的村寨展开救援。

  陶祥彬也在其中,抵达灾区后,他和战友们对现场开展了地毯式的搜排,解救被困居民,不知疲倦地忙碌在救灾一线日,在组织抢修灾区供水系统过程中,陶祥彬与地方水利局1名员工抬起重达100多公斤的管道,准备对接时,对方突然滑倒,管道一端顿时急速下坠。千钧一发之际,陶祥彬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肩膀顶住撬杆,瘦小的身躯在那一刻爆发了巨大的能量,牢牢托住了下坠的管道,避免了危险发生。

  因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经上级批准后,“小班长”陶祥彬火线日,在救灾现场,陶祥彬与其他党员一同举拳宣誓。面对党旗,陶祥彬坚定表示,只要人民需要,他就会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

  入伍12年,陶祥彬处理了上万批空情,多次参加比武竞赛和演习演训任务,先后被评为“优秀个人”“优秀战勤人员”“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19年,由他任班长的操纵排一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经过岁月的洗礼,陶祥彬的“娃娃脸”逐渐成熟起来,“小个子”也成长为“小班长”。但不变的,是吃苦耐劳的个性,是永不放弃的坚韧,是矢志不渝的初心。“小班长”,也可以有“大能量”!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