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政治方向有多重要?习从这个故事讲起……

时间:2019-11-0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2019年第14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谈到政治方向时,习总书记提到长征中的一个故事,发人深省。

  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 为何习总书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其背后有何深意?这个故事是如何发生的? 让我们先从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开始讲起。

  故事中的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大的战略问题。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区会师。当时摆在中共中央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红军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明确发展方向。

  究竟是向南走还是向北走?中共中央和当时的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和争论。

  当时的川西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贫困,不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而在此以北的陕甘地区,地域广阔,交通方便,帝国主义势力和统治薄弱,而且靠近抗日斗争的前线华北。中共中央根据这种形势,主张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但张国焘却主张红军应退却到人烟稀少、少数民族聚居的新疆、青海、西康等地,以为这样可以避开军强大的军事力量。

  为解决这个分歧,6月26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周恩来、等多数人关于北上的意见。张国焘也表示同意。6月28日,根据会议精神作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指出,红军应集中主力向北进攻,以创造川陕甘苏区。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进军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战役计划,并把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随右路军行动,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率领北上。

  右路军从毛儿盖出发,历时数日越过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到达四川省的班佑、巴西、阿西地区,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但张国焘无视中央的劝告,坚持“南下”的主张。同时,他又背着中央密电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经紧急磋商,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决定率右路军中的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迅速转移,脱离险境,先行北上。此后,北上的红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于10月胜利到达陕北,结束了长征。

  张国焘坚持错误,率红四方面军部队南下,另立“中央”,公然走上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在红四方面军中也很不得人心。红四方面军南下后,在作战中伤亡很大,难以立足。最终,张国焘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同意北上。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